第451章 我很生气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仁郡王要开办公学、开办医学院、开办技术学院、开办工厂整个大夏一瞬间沸腾起来,没有身份限制,不分性别,
    公学是免费的,七年学制,京城是试点,年龄在五岁到十二岁之间都可以报名入学;技术学院同样无身份性别限制,只要有一定的技艺,
    经过考核,就能顺利入学。什么水力风车,水力纺织机等等便民利民物件儿,一一被叶夏带着技术学院的学员捣鼓了出来。
    好吧,其实是叶夏有意无意提点一二,由学员们进行研制制作的。毕竟科技要发展,不是把先进文明搬过来直接挪用,是要靠自身了解原理一步步研制开发才能进一步走向高深科研。
    面对大夏近几年的变化,永康帝无疑是高兴的,肯定以及认定叶夏就是大夏的福星,是上天派来帮助大夏百姓改善生活,帮助他稳固大夏江山的。
    治下百姓不必再担心动辄饿肚子,有棉花这等神物在,不必再担心冬日没御寒的衣物穿,尤其在叶夏推出羊毛、羊绒、鸭绒、
    鹅绒制品后,大夏百姓和边关驻守将士的御寒衣物更不用发愁。吃穿不愁,百姓安居乐业,边关将士身强体壮,精神抖擞,
    战马不缺饲料,又有好的畜牧法子,之前大夏战马不足的情况大大地得以解决,嗯,相比较鞑子蓄养的战马,大夏的战马在体型和耐力、
    疾奔速度这些短板上同样统统得以解决,兵强马壮,往年一入冬就叩响边关,就杀烧抢掠的外敌铁骑,生生被大夏的发展,被大夏威风凛凛的兵将和膘肥体壮的战马吓得不敢随意进犯。
    四月天阳光明媚,花香随风飘散,空气中随处可闻淡雅清香。
    “叶卿家,你确定?”
    看望叶夏呈上的厚厚一道奏折,永康帝抑制住满心激动,目中流露出些许惊讶和不可置信,直视着叶夏的眼睛确认。“不敢欺瞒皇上,这活字印刷臣已经过多次验证,在印刷书籍和资料方面特别方便,还有臣进献的造纸之法,可以大大降低纸张成本,
    如此一来,有活字印刷和低成本纸张结合,书本的费用自然而然会大大缩减,这样无疑能早些在全国各地开办公学。”
    叶夏如是说着。
    “叶卿家是如何想到这活字印刷的?”
    永康帝问。
    “回皇上,臣是通过雕版印刷,再通过随身携带的私印受到启发。”
    “根据你折子上写的,一套完美的雕版造价确实昂贵,确实不方便书籍大量印刷。叶卿家,你很好,朕很高兴你提出的这个活字印刷术。”
    毫不吝啬地赞叶夏一句,永康帝神色变得郑重起来:“可你奏折上写到,要把技术学院改名皇家综合类大学,并把经营权交给皇室,
    而且要捐出‘唯夏’利润中的三成给朝廷用于便民服务,六成用于教育和各项科研事业,只留一成作为你和家人的开销,这怕是不妥吧?”
    叶夏微笑:“没什么不妥的,臣在创建技术学院之初,便想着将这所学员交由皇上亲自掌舵,毕竟一个国家要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皇上是整个大夏的掌舵者,理应了解学院的运作,了解大夏都有哪些研究成果,又正在研究什么,只有皇上知道这些,
    一力支持,我大夏的科研道路才不会止步。”不是她给永康帝戴高帽,是在这皇权至上的朝代,没掌权者的支持,她所做的一切迟早得被一锅端,
    至于把“唯夏”的利润分出三成捐给朝廷,六成用在教育业,一成留给自家开销,这也是她计划好的,因为钱财于她来说真不是什么事儿,
    不算空间里本就有的,只要她想敛财,方法不要太多。当然,这敛财自然是正当手法,而非坑蒙拐骗。
    另外,不往远的说,单就“唯夏”目前的规模,每年创收就已是一笔庞大的数额,就算她手上仅有一成的利润,普通商贾要赚取,没个十年半年难企及。
    而用作教育业的六成利润和捐给朝廷用作便民服务的三成利润,她有正规的账本,由她的人和永康帝指派的人共同监管这两笔大额度支出,以免有蛀虫混在其中,贪污或者把银钱挪作他用。
    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受他国欺负,科技和教育、经济、工业领先自不必多说,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军事领先。只有过硬的军事力量,
    才能谈其他方面的发展,否则,军事落后,一旦外敌侵犯,国内其他方面发展的再快,到时只怕难逃被动挨打,亦或是灭国灭种的危险。
    基于此,叶夏创建大夏第一所技术学院初始,就有在入学的学员中选出对军械有研究的几棵好苗子,专攻军械制造和研究。
    有叶夏偶尔在旁指点,现如今,火炮和半自动步木仓的研究都快要出成果,不过,永康帝把消息封锁得很严实,外界没有得到一点风声。
    值得一提的是,大夏是继李唐灭亡的转折点,民风与唐时差不多,足够开放,不像史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