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人皆为太后旧部,虽未明言支持太后,然其立场暧昧,若被太后拉拢,恐对朝局不利。而李侍郎乃兵部旧臣,虽未参与周大人之事,然其人脉深厚,若被太后利用,恐亦生变。
“不能再等了。”贾琏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他立刻命人召来兵部亲信李大人,命其即刻入宫,密切注意太后与旧臣之间的动向。同时,他派人前往御史台,命几位亲信御史,随时准备参劾太后旧党,揭露其阴谋。
夜深人静,贾琏独坐书房,思索着下一步的行动。他知道,太后虽已失势,然其残党仍在,若不彻底肃清,恐日后仍有隐患。而皇帝虽已醒转,然病势沉重,恐命不久矣。三皇子虽得立为太子,然年幼无势,若无强援,恐难坐稳储君之位。
“必须尽快稳固兵权,同时掌控朝政。”贾琏心中暗道。
翌日清晨,贾琏入宫,面见皇帝,奏道:“陛下,臣昨夜得报,太后已秘密召见旧臣,似有异动。臣恐其图谋不轨,特来奏明陛下。”
皇帝闻言,脸色微沉,道:“太后虽为太后,然若妄图干预朝政,便是谋逆。朕已命你掌控兵部,你当尽忠职守,不可懈怠。”
贾琏连忙叩首:“臣谨遵圣命。”
皇帝缓缓闭上双眼,似是疲倦已极。
贾琏退出御书房后,立刻命人彻查太后与旧臣之间的往来,并加强兵部控制,确保各地兵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与此同时,御史台开始彻查太后与周大人勾结之事,陆续有大臣被牵连下狱。太后虽贵为太后,然皇帝尚在,她也不敢妄动,只能忍气吞声,静待时机。
数日后,皇帝病情略有好转,虽仍虚弱,然已能起身。他召见贾琏,亲自赐下兵部尚书印信,并叮嘱道:“朕年事已高,太子年幼,朝中大事,便托付于你。”
贾琏跪地叩首,沉声道:“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
皇帝点头,目光深远:“你可知,朕为何独信你一人?”
贾琏恭敬道:“请陛下明示。”
皇帝缓缓道:“你出身贾府,却无贾府旧臣之弊;你有才,却不张扬;你有势,却不结党;你忠诚,却不愚忠。朕知你所谋,皆为社稷,非为私利。是以,朕信你。”
贾琏心头一震,连忙叩首:“臣不敢居功,唯愿辅佐太子,安定社稷。”
皇帝微微颔首,缓缓闭上双眼,似是疲倦已极。
贾琏缓缓退出御书房,心中却明白,自己已真正成为朝堂之上,皇帝之下,最具权势之人。
他回到府中,立即召集兵部、户部、刑部几位亲信大臣,商议如何彻底肃清太后残党,同时稳固三皇子储君之位。
李大人道:“二爷,太后虽已失势,然其心腹仍在朝中,若不彻底铲除,恐日后仍有隐患。”
贾琏点头:“我已有打算。兵部已换上我之人,户部与刑部亦需尽快换人。此外,各地节度使、巡抚,亦需换上我之亲信,以防地方作乱。”
王大人道:“二爷,此事需谨慎行事,若操之过急,恐引起旧臣反弹。”
贾琏沉声道:“我自会谨慎,然亦不能给太后任何机会。她若妄图东山再起,我必先发制人。”
众人皆知贾琏之意已决,皆不敢再言,纷纷应命。
夜深人静,贾琏独坐书房,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已走上一条不归路,然为了社稷安定,为了三皇子顺利登基,他别无选择。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他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抹坚定之色。
就在此时,忽听外头传来脚步声,平儿匆匆入内,神色凝重:“二爷,江南庄头来信,称周大人旧部已开始串联,意图反扑,探春姑娘已下令加强戒备,并派人来京请示。”
贾琏接过信,细细阅览,脸色微沉。他沉吟片刻,道:“立刻回信,命探春即刻封锁江南,若有异动,格杀勿论。同时,派人前往山东、河南,通知我安排之人,密切注意地方动向。”
平儿应声而去,贾琏则起身踱步,目光深沉。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而他,已准备好迎接这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