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临安解围(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能与之相比,将成为宋朝历史上的神话。文天祥不住点头,热泪盈眶道:“真是不敢相信,太难以相信了。”
    对于文天祥来说,这变化来得真是太快了,快得让他难以相信。元军初到皋亭山时,文天祥不得已到元军大营求和,回想那时的光景是何等的让人无法接受,朝中一片混乱,谢道清都“仁慈”地给群臣发了路费(用现代的话来说是遣散费),南宋覆灭只是指顾间事。正是李隽临危受命,扭转了危局,守住了临安,才有今日之大胜。
    伯颜率领五十多万大军来到临安城下,要是全军覆灭的话,将是宋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胜仗,就是岳飞取得朱仙镇大捷,郾城大捷也不能与之相比,回想这一切的一切,恍若隔世,由不得文天祥不激动。
    李隽也是不敢相信,回想当初乍一明白自己居然成了忽必烈的对手时,就觉得头好大,忽必烈可不是好惹的,雄材大略,千古称颂,和他铆上了,后果着实不大妙。没想到,经过自己一番努力,不仅守住了临安,还要取得一个空前的大胜仗,如此规模的胜仗在宋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真是感慨万千。
    亲兵七手八脚地把尸体雪块泥沙搬开,终于露出阿剌罕,两个亲兵忙把这位猛将拉起,只见他背上中了好几块弹片,大腿上也有一块弹片,鲜血汨汨流出,忙给他包扎。
    伯颜给阿剌罕压在身下,亲兵忙把他扶起来,几乎不敢相信眼前之人就是适才那个生龙活虎的伯颜。伯颜一身血污,不知道中了多少块弹片,最让他们震惊的是,左臂只有一点皮肉与膀子相连,不用想都知道,伯颜左臂废定了,鲜血象水一样从伤口涌出来。
    一个亲兵急急地叫道:“丞相,丞相。”
    伯颜吃力地睁开眼,狠狠瞪了一眼亲兵,亲兵吓得一哆嗦,不敢再叫了。俗话说的虎死威在,伯颜虽然伤得不成样子,威严仍存,亲兵哪敢再叫。伯颜这也是不得已,要是他重伤在身的消息传出去,本就难以支撑的元军必然是军心涣散,转瞬就会全军覆灭。
    在伯颜的示意下,亲兵把他扶起,伯颜吃力地把情势打量一番,道:“快,组织撤退。”眼前的败势已成,宋军正在廖胜功的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聚歼分割之敌,已经无力回天,不要说伯颜就是起成吉思汗于地下也不能扭转败局,撤退是最明智的选择。
    伯颜话一说完,头一歪晕了过去。伯颜以硬朗著称,给李隽一通猛轰,受伤之重是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他就是再硬朗十倍也是挺不住。
    一个亲兵急切之下就要叫声“丞相”,给阿剌罕飞起一脚踢飞,骂道:“叫什么叫?丞相还没死,你哭什么丧?怕将士不知道丞相出事了?”狠狠地瞪了一眼那个见机不快的亲兵,指着一个身材和伯颜差不多的亲兵道:“你把丞相的盔甲穿上,和我去收拢将士们。”
    要是伯颜生死未卜的消息传出去,对于此时的元军来说无异于天崩。要是有个冒牌货,混乱之中的元军难以辩认,反倒可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亲兵领命,穿上伯颜的盔甲,骑着伯颜的战马,和阿剌罕去收拢元军。
    此时的元军已经给分割成无数块,只是由于宋军总兵力并不占优,不能全面聚歼,只能集中优势兵力一块一块地歼灭,要不然的话说不定战斗已经结束了。
    饶是如此,只要再过一阵子,随着被歼灭的元军越来越多,廖胜功可以使用的机动兵力就越来越多,就可以投入更多的兵力歼灭元军。因而,留给阿剌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阿剌罕是名将,能够独挡一面,明白形势已经刻不容缓,交待一句:“把丞相照顾好。”立即带领亲兵向最近一块元军冲去。伯颜的亲兵是千挑万选的精兵,战斗力极强,一下冲入阵里,和这批元军汇合。阿剌罕马上带领他们冲入下一个地方,不一会儿功夫,就给他收拢了不少。
    在战场上可怕的不是得胜之师,而是死里求生的军队,正是基于此《孙子兵法》才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名句,韩信才会有背水列阵的经典战例。
    阿剌罕的出现,给危急中的元军以生路,激起了他们的求生意志,不断有元军向他们靠拢,好象滚动的雪球,越滚越大,不多一会儿功夫就聚集起几万人。
    廖胜功发现不妙,立即要赵佥带领玄甲骑兵去突击,同时再调动黄汉的步兵压上去,准备把阿剌罕吃掉。阿剌罕吃道时机稍纵即逝,根本就不想和廖胜功纠缠,派出一支元军打掩护,集中兵力向右上角的薄弱地方突击,一举突破了包围圈,元军立即象潮水一样溃围而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