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关中一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东西两个方向的军事压力。
    再者,淮东淮西之地的蒙古军队进攻也不顺利,淮东淮西的宋军在张世杰高达赵良淳等人的指挥下不断给来犯的蒙古军队以打击,蒙古军队已经折损不少,估计再败几仗的话,就没有实力再发起进攻了。
    也就是说,中原腹地马上就要面临被东西南三个方向的战略包围圈,战略态势已经极度不利。忽必烈虽然雄材大略,也不是神仙,无回天之术,要是南宋出兵中原的话,中原归属就很难说了。史天泽嘴上不承认,在心里也在暗自思量,不出意外的话,中原必属南宋。
    史天泽脸上的神色数变,长叹一声,仰首吟道:“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言陵忠诚能安于死事。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这是李陵《答苏武书》中的句子,意在指责西汉负德,不厚待功臣。史天泽引用来是暗指南宋负恩,专杀功臣名将,如岳飞韩世忠这些抗战名将却落得没有好下场,岳飞屈死,韩世忠闭门谢客,实有伤志士之心。
    这点,谁也不能否认,千年以来,让后人寒心也!
    正是朝廷无能,贤才名将忠臣遭罪,才使得不少人才流失,为异族所用,眼前的史天泽就是其中的一个,担架上的郭侃也是其中一个。
    史天泽引用这段话的意思最后归结到“勿复望陵”四字,他是在告诉清风子他会一忠到底,就是蒙古败亡,他也不会回归朝庭。
    其实他要说的是李陵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我已胡服”。李陵投降后,本来是想找机会再回归西汉,本来是另一个姓李的军官帮助匈奴训练军队,由于情报失误,汉武大帝收到的情报却说成是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汉武大帝一怒之下诛了他的家人,使得李陵心恢意冷,再无回归打算。
    到了汉宣帝时,汉宣帝派人招李陵回归,李陵长叹一声,说了“我已胡服”四个字,以此来婉拒宣帝的使者。说实在,可以想象得到李陵当时必然是非常的激动,心潮澎湃,非常想回归西汉,最终却选择了留在匈奴,直至老死。
    “我虽胡服”虽只四字,却让人唏嘘不已,纵是千言万语也不及这四字有力度。
    史天泽现在的心情与李陵当时差不多,才用李陵的名句来暗示“我已胡服”,也就是说不会回归南宋了。
    清风子叹息一声,指责他道:“你既用李少卿之言,可有少卿之行?少卿遭不白之冤,苟活于匈奴,终生不为匈奴出一计,未为匈奴做一件事,尸位素餐,终老一生而已。少卿死后,尸骨南葬,向往故国。你呢?你率虎狼之师,残杀无辜百姓?可曾想到自己是汉人?你的屠刀对准的是你的同胞,流着和你一样血液的华夏子民?同为异族效力,郭忠和严明军纪,不扰民,不杀无辜的百姓,都比你强百倍。你还有什么话说?”少卿是李陵的字。
    正如清风子所言,史天泽的军队没少干坑害百姓的事情,一时间哑口无言。
    袍袖一拂,清风子喝道:“与你这等不知羞耻的败类多说无异,来啊,取史天泽人头者赏银五千两!生擒者,赏银万两!”他那一拂,好象在变戏法,一阵惊天动的呐喊声响起,城中的兵马杀出,如狼似虎,直朝蒙古败兵杀去。
    蒙古军队吃了败仗,士气低落,还没有恢复过来。长安又丢了,无异于雪上加霜,昔日凶悍成性的蒙古军队哪里还有斗志,丢下武器就逃,哭爹叫娘,原本还算整齐的队伍转眼之间就溃不成军。
    从城头上望去,城下黑压压一大片,到处都是蒙古败兵,到处都有追杀他们的宋军。
    西风拂过,城头上的清风子这位拥有“关中一道”称号的高人,袍袖给拂起,仿佛凌波的仙人一般!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