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球同步播放。就在那一刻,北极冰盖下的第九石碑完成了最后的显现过程。它不再只是石碑,而成了记忆的容器??所有关于‘被爱’的瞬间,都被它收录、重组、反射回整个共感网络。”
周远忽然明白了什么:“所以现在每个人都能‘听见’别人的温暖时刻?”
“不只是听见。”苏念摇头,“是重新体验。有人梦见自己五岁时摔倒,母亲冲过来抱起他;有人突然闻到童年祖母煮的红豆粥香味;还有士兵在战壕里流泪,因为他‘感觉’到了远方孩子第一次叫爸爸时的喜悦。”
她看着周远,认真地说:“这不是幻觉。这是集体潜意识的共振。林晚没有创造奇迹,她只是打开了原本就存在的通道。”
就在这时,林晓忽然站起身,走向门口。
“你要去哪儿?”周远问。
“海边。”男孩说,“姐姐让我去。”
苏念和周远对视一眼,立刻跟了出去。
清晨的沙滩空无一人,唯有潮水轻轻舔舐岸边。林晓一直走到浅水区才停下,蹲下身,把手伸进海水里。刹那间,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颜色由透明转为淡蓝,继而变成流动的银白。
一道光影从海底升起,不是实体,而是一段影像。
画面中,一个小女孩坐在轮椅上,头发稀疏,脸上带着化疗后的苍白。她正用颤抖的手指捏着一支蜡笔,在纸上涂鸦。旁边坐着一位老人,戴着听诊器,耐心地看着她画画。
字幕浮现:【记忆样本#1,000,001-第一次主动去爱】
录音响起,是老人的声音:
“小雅,你觉得疼的时候,会想到什么?”
小女孩想了想,说:“我想起爷爷给我唱《摇篮曲》的时候,心就不跳那么快了。”
老人微笑:“那你愿意试着把它画下来吗?”
接下来的画面里,小女孩画了一颗心,外面裹着音符形状的壳。她说:“这是会唱歌的爱心,送给所有生病的小朋友。”
三天后,老人去世了。他是最早参与共感实验的心理学家之一,临终前将自己的全部记忆上传至匿名数据库。
这段视频,正是他在生命最后一周录制的教学资料。
影像结束时,海面恢复平静。
但三人分明感觉到,空气中有种微妙的变化??仿佛整个世界的重量,悄然减轻了一丝。
“原来如此。”苏念喃喃道,“第九石碑收集的是‘被爱’的记忆,而第十石碑等待的,是‘主动去爱’的瞬间。”
林晓站起来,拍了拍湿漉漉的手掌。“姐姐说,已经有三百万人完成了这个动作。只要再有一百七十万,第十石碑就会完全显现。”
“怎么才算‘主动去爱’?”周远问。
“不是出于责任,不是因为义务,也不是为了回报。”林晓望着远方,“而是明明可以转身离开,却选择了停留;明明可以假装没看见,却伸出了手;明明知道对方可能永远不会记得你,还是说了那句‘我陪你’。”
苏念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蜷缩在地震废墟中的小女孩,满脸尘土,眼神空洞。而她怀里紧紧抱着的,是一只破旧的泰迪熊。背后站着一名女医生,正蹲在地上,把自己的口罩摘下来,轻轻戴在娃娃脸上。
“那是我。”苏念轻声说,“三年前缅甸地震救援。我当时想,也许这样能让她觉得,连玩具都被保护着,她也会安全。”
她笑了,眼里闪着泪光:“原来那也算。”
当天下午,咖啡馆来了一位盲人少年。他拄着导盲杖,由志愿者带领而来。他说他听说这里能“听见别人的心”,想知道是否也能让他“看见”一些东西。
林晓递给他一张白纸和一盒彩笔。
少年犹豫了一下,开始涂抹。
他画得很慢,线条歪斜,色彩混乱。但他脸上始终带着笑意。
当他完成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是一幅星空图。银河如瀑布倾泻,星星之间用细线连接,形成无数星座。而在中央,有一个发光的人影,双手张开,像是在拥抱整个宇宙。
“这是我‘看’到的世界。”少年说,“虽然我看不见光,但我能感觉到它们在说话。每颗星星都在告诉我:你不是孤单的。”
周远望着那幅画,忽然意识到??
真正的第十石碑,从来就不在某个地理坐标。
它存在于每一个选择信任、选择倾听、选择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灵魂深处。
当晚,全球直播平台上出现了一个神秘频道。没有注册信息,没有运营主体,只有不断滚动播放的各种片段:
-一位流浪汉把捡来的面包掰成两半,递给另一只瑟瑟发抖的狗;
-一位程序员熬夜修复了一个孤儿院的网站,只为让孩子们能在网上看到彼此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