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忽悠老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简洁一些,桐屿先生倒也可以试着用用。”
    阿拉伯数字不像杨辉三角,它们确实是由古天竺人发明的,不属于被埋没的华夏古代成就。
    因此徐云倒也没刻意将它们占为己有,毕竟他又不是偷国人。
    眼下华夏数算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叫做筹码的小工具。
    有点类似后世的牙签,长度十几到二十厘米,因此也被称之为算筹。
    在计算的时候。
    只要把这些牙签摆成不同的样式,便能代表各个数字进行计算。
    另外就是有些时候若是没有厕筹,就会用它.....
    咳咳。
    总而言之。
    虽然这种方式比笔算要方面一点,但和阿拉伯数字比起来仍旧有些麻烦。
    虽然这玩意儿是古代三哥发明的,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具备肉眼可见的便捷性。
    因此经过思量,徐云最终还是决定先引入阿拉伯数字的概念。
    毕竟今后需要的计算量注定不小,有个方便的工具也算是轻松一点,效率能高当然是高点好嘛。
    当然了。
    虽然贾宪不认识阿拉伯数字和符号,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明白这些概念——恰恰相反,无论是加减乘除还是开平方立方,古代华夏的数学家们早就对此有所研究了。
    因此几乎没怎么花时间,贾宪以及一旁的老苏,都很快理解并且接纳了阿拉伯数字。
    同时在了解了信件的内容和相关数学概念后,贾宪也算是消了点火,没之前那么暴躁了。
    只见他轻咳一声,不动声色的将信件和徐云的纸收好,对徐云道:
    “好了,王林,你不惜用这般手段将我这个老头子引到汴京,想必不止是为了介绍阿拉伯数字这么简单吧?”
    在古代华夏。
    数学圈虽然没有后世的BBS或者贴吧,但在一些比较有地位且有家资的大佬的组织下,地域性的交流还是比较常见的。
    甚至在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类似数学报的小规模报刊雏形。
    这种报刊非常便宜,只要几文钱就能订购,考虑到这个时期的纸张以及运力、印刷成本,这个价钱基本上和赔钱没两样。
    总而言之。
    徐云若只是想发布自己的成果,只需要通过老苏的关系联系上几位‘编辑’,便可以轻松的将自己的解法公开。
    因此很明显。
    徐云如此大费周章的将自己‘骗’到汴京,一定有事相求。
    徐云对此也没卖关子,只见他稍作沉默,接着朝贾宪拱了拱手,说道:
    “此番请桐屿先生前来,确有一要事希望先生能够出手相帮。”
    “何事?”
    “研究透镜公式。”
    贾宪顿时一愣,茫然的眨了眨眼:
    “透镜?公式?”
    后者还可以理解,但前者是什么鬼?
    一旁的老苏见状,当即从袖袋里取出了一枚粗磨过的透镜,递给贾宪:
    “就是此物。”
    贾宪接过透镜打量了一番,若有所思道:
    “似是叆叇,但两侧都要更为饱满一些,不过看材料判断...也似是由玻璃制成的?”
    徐云点点头:
    “不错。”
    贾宪的眼中不由愈发疑惑了起来:
    “可它又与公式有何关系呢?”
    徐云沉默片刻,说道:
    “桐屿先生,小人曾听闻您说过一句话,‘世间杂物千百般,样样皆有内中理’,对否?”
    贾宪轻轻点了点头,这句话也算是他人生的一个座右铭:
    “不错。”
    “那么先生可否想过......我们每日见到的光,也有不为人知的某种理呢?”
    贾宪顿时瞳孔一缩,下意识的看向了窗外:
    “光?”
    徐云想了想,取过纸笔。
    画了一个直角边朝右、底边在下的直角三角形。
    随后他在每条边上画了几条线,一次标注上了“日月山川、冬青心北”等22个字。
    接着再画了个内切圆,同时边写边说道:
    “桐屿先生,自圆心圆外纵横取之,可得大小十五形,皆无奇零。”
    “三个顶点分别是天、地、乾,天地乾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称为心。”
    “过心的垂直线从上至下分别和三角、内切圆交于日、南、北三点,过心的水平线从左至右分别和三角形、内切圆交于川、东、西三点。”
    “过东的垂直线和过南的水平线都是内切圆的切线,它们分别交天地乾三角形于艮、坤、山、月四点,而相交于巽点。”
    “乾坤巽艮四者相合,可构成一个正方形。”
    “过月的垂直线交东西水平线于青点,交地乾边于泉点。过山的水平线交南北垂直线于朱点,交天乾边于金点。而这两条线相交于泛点。”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