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历史:你小子又要踹我嗷?(第五天万字更新!!!)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
    滞环控制逆变器!
    没错。
    滞环控制逆变器出现的契机,便是多普勒雷达的直流分量。
    直流分量这个概念在谱频中被发现要再过七年,然后海对面开始考虑隔直,再过两年发明出了滞环控制逆变器。
    这玩意儿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它的一个关键应用肯定所有人都耳熟能详:
    它是步进式光刻机曝光池与微处理器的一个命门级应用。
    当年飞利浦之所以能过了技术封锁,发明了步进式扫描光刻技术。
    其中重要的突破之一,就是搞出了滞环控制逆变器。
    而那已经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事情了......
    诚然。
    从直流分量到滞环控制逆变器的跨度很大,滞环控制逆变器再到光刻机更是相距甚远。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就相当于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发展到一本300万字的小说一样困难,整个过程存在着太多太多的巧合。
    但问题是....
    在这个副本里,存在有徐云这个日更三万的触手怪啊!
    只要他稍作引导,这完全是一套可以顺利进化下去的流程。
    毕竟由于404大神的存在,徐云没法改变某些大势。
    但这种踹两下历史屁股的举动还是可以试试的。
    比如说......
    让兔子们在八十年代,就拥有生产1微米芯片的能力?
    嘶.......
    这画面可太美了。
    随后徐云擦了口嘴角并不存在的唾沫,将心绪拉回到了现实。
    虽然画面很美,但眼下更关键的还是处理气象多普勒雷达的组装事宜。
    于是他轻咳一声,抬起眼皮看着孙俊人,解释道:
    “没错,孙工,按照理论推导来说,多普勒雷达应该确实会出现这么个特殊信号。”
    “而且根据风灵月影社团其他前辈的推测,如果它不是一个周期信号,那么在用数学公式表达时应该可以省去取极限的过程,且积分限可以取任意一个周期。”
    “当然了,这都仅仅是理论上的计算,说不定到时候这个信号压根不出现也是有可能的。”
    听闻此言。
    孙俊人轻轻点了点头。
    眼下这个时期正处于物理现象发展的高峰期,数学理论经常因为无法解释现象而被质疑,因此徐云说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存在。
    况且现如今孙俊人还没意识到直流分量可能带来的影响,顶多就是感觉这是个比较特殊的情境罢了。
    因此很快。
    孙俊人又把注意力放到了第二个问题上,同时指了指一旁的保铮:
    “那咱们来聊聊下一个问题吧,韩立同志,这是我的助理保铮同志提出的一个疑问。”
    随后孙俊人将稿纸翻了一页,出声说道:
    “韩立同志,根据你提出的理论,气象多普勒雷达在滤波这块采用的是杂波抑制的思路,过程确实非常精妙。”
    “但根据保铮同志的计算结果,这种抑制过程似乎有些偏弱,至少一个陷波为零的多普勒滤波器肯定是没法抑制雨杂波和地杂波的。”
    “举个例子,2-5脉冲的范围内我们应该可以正常处理。”
    “但如果滤波器的输入为8-10个脉冲,那么几乎不可能像你所能的那样对它们进行整形。”
    “所以如果气象多普勒雷达想要承担更大范围的数据收集任务,那么这个问题就必须得解决掉。”
    听闻此言。
    徐云不由看了眼站在孙俊人身边特别帅气的保铮。
    好家伙。
    这位大佬果然没让自己失望。
    他和孙俊人提出的两个问题,基本上是早期气象多普勒雷达在实装过程外最关键的两个理论问题。
    并且与直流分量不同。
    保铮的这个问题可不是小毛病,而是会直接影响到气象多普勒雷达的效率。
    另外还有一点是.....
    孙俊人对于直流分量的预判并不在徐云的计划之中,属于连徐云都没想到的偶然。
    但保铮院士提出的滤波问题,却是徐云这个钓鱼佬刻意打下的窝......
    早先提及过。
    徐云之前给出的滤波设计方案是比较简单的2脉冲MTI消除器,制作成本后低廉。
    这玩意儿有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多普勒空间中非常窄。
    它窄到一次只能容纳两道脉冲,要是脉冲粗点顶多一道,再多就撑涨了。
    至于解决它的方法......
    想到这里。
    徐云的脸上不由露出了一丝为难,摇着头说道:
    “孙工,不瞒你说,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恐怕很难,不是你们一家小工厂能解决的。”
    孙俊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