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隐藏的第二层地宫(继续九千字爆肝!!!)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左配殿中存在《永乐大典》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面。
    他却做到了在不开启陵墓的情况下,将一些有关皇陵的猜测进行了证实。
    要知道。
    由于目前只开启过定陵的原因,明清时期皇帝墓葬的很多细节都只能靠分析,没有任何实证可以参考。
    某种意义上来说。
    现如今的考古界其实和国内的军圈粉差不多:
    军圈粉只能拿拖把当成巴特雷自我安慰,考古界也同样只能翻着书籍去猜测很多古代的信息。
    而眼下有了重力梯度仪.....
    陪葬物什么的不好说,但至少陵墓结构可以分析的出来了吧?
    如果接下来能多飞几个陵墓.....
    说不定考古界就能在不破坏陵寝的前提下,归类出一套权威的皇陵礼制结论!
    这可着实是一个大课题,甚至可能对整个东亚文明圈产生影响——毕竟唐陵啥的也没开呢。
    而就在童怀军心绪飞扬之际。
    徐云又轻咳一声,继续开始了新一轮的汇报:
    “另外根据检测,左右两个配殿后方的小殿中也同样存放着若干物品,具体种类依旧无法分辨。”
    “不过这两间小殿的面积只有几平方米,所以不太可能有大型文物存在。”
    说着徐云又顺手翻开了下一页,语术不变的介绍道:
    “接着是中间的过道以及竖直方向的三间墓室,从结构上来.....额?”
    结果说着说着。
    徐云的嘴里再次发出了一声轻咦,生生止住了话头。
    见此情形。
    一旁的姜成谷不由精神一震,飞快的问道:
    “徐博士,是重力梯度仪又检测到了什么新物件吗?”
    说这话的时候,姜成谷的语气中还带着一丝激动与好奇。
    皇陵作为华夏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陵墓,内部的文物数量肯定不少,这是印入所有人认知里的一个观念。
    因此理论上来说。
    单纯比较昂贵的东西——例如说玉器啊、皇冠之类的器物,是不会让徐云如此惊讶的。
    毕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了嘛。
    只有一些超出预认知的东西,才可能让徐云发出这种疑问。
    比如说之前的‘仙丹’。
    而这一次....徐云又发现了什么呢?
    是猫咪的棺材?
    奥特曼的变身棒?
    还是大型的青铜器?
    亦或是....传说中的《永乐大典》?
    就在姜成谷疯狂脑补的时候,他的耳边忽然传来了徐云轻飘飘的一句话:
    “额,姜处长,是几条鱼.......”
    “......”
    姜成谷闻言一怔。
    回过神后。
    他的脖子下意识有些滑稽的向前探了几厘米,原本沉稳的表情中满是愕然:
    “徐博士,你说啥?”
    徐云见状朝他扬了扬手中的报告,解释道:
    “姜处长,根据重力梯度仪的检测结果,地宫的过道中最少存在着五条鱼。”
    “这五条鱼最长的大概有十八厘米,最短的四五厘米,平均长度在10厘米上下。”
    “另外我想收回我之前说的话,比起纯金,水中的鱼类才是反馈精度最高的东西......”
    姜成谷沉默了几秒钟,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角,依旧有些难以置信:
    “可是....可是地宫里面怎么会有鱼呢?”
    “这不可能的啊,任谁都不可能在皇陵里头放鱼吧?那可是皇帝的陵墓。”
    “况且什么品种的鱼能在地宫的封闭条件下,从几百年前一直繁衍到现在呢......”
    “不,还是有可能的。”
    面对姜成谷连珠炮般问出的问题,一旁的翁同忽然开口了:
    “皇陵里一开始显然不会有鱼——即便有也没法长期生存,因为一开始地宫内并没有积水环境。”
    “但姜处长你是否想过,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外来的鱼却有可能在地宫内生存。”
    姜成谷顿时一愣:
    “外来的鱼?”
    翁同点点头,双手对着面前的宝城比划着道:
    “对于任何一座皇陵来说,除了选址...也就是风水宝地之外,只有两件环节最为关键。”
    “一件是陵墓通道的保密工作,另一件就是排水系统的设计问题。”
    “其中排水系统针对的情况也有两类,一种是地下渗水,另一种则是外部的雨水。”
    听闻此言。
    饶是徐云和潘院士这种对考古不太了解的理科生,也同时点了点头。
    皇陵的地宫普遍位于地下很深处,这是古代皇帝的通病。
    比如说秦始皇的地宫。
    上辈子是秦始皇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