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6.8K)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经过多方商议,制作地点最终被安排在了制器局进行。
    当然了。
    在这个明面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潜在的理由:
    整个过程需要消耗五吨多的铁,在华夏古代,这玩意儿可是重要的军事物资。
    这些铁若是流到私人手中,足可以武装起一支不小的军队。
    因此出于稳定角度考虑,整个制作过程也必须在宋徽宗的眼皮子地下进行才行。
    整个过程唯一在老苏家中进行的,只有一个水银抛物面的制作而已。
    这个水银抛物面徐云早在几天前便制作完毕了,目前被存放在了一个密闭低温的环境中,随时可以拿出使用。
    也就是说。
    齐格飞负责的主要是筒身、球体透镜以及改动水运仪象台为转仪钟的相关环节。
    随后徐云简单打理了一番衣着,便跟着齐格飞准备前往制器局。
    说来也巧。
    二人这头刚走到苏府门口,便见到了迎面而来的小李。
    “李姑娘。”
    徐云连忙拦下了这根小豆芽,今天不是上课的日子,这妹子上门显然只有一件事:
    “又来看显微镜吗?”
    小李点点头,道:
    “前天和苏伯伯约好了,今日能让我用两个时辰的显微镜呢。”
    徐云顿时笑了,朝门外努了努下巴:
    “那可真是巧了,李姑娘,别往里走了,跟我和齐师傅出发吧。”
    小李眨了眨眼,脸上扬起了一丝不情愿:
    “这是要去哪儿啊?我好不容易才从苏伯伯那儿讨来的机会呢......”
    “当然去拿你的显微钅....卧槽你慢点!”
    就这样。
    徐云二人跟着齐格飞,乘坐马车来到了制器局。
    制器局成立于33年前,隶属于军器监,但不负责军器的制备。
    它主要的生产职能,便是炼制非军事用的铁器。
    比较常见的就是曲辕犁之类的铁具,还有高级马车会用到的一些铁质轮轴等等。
    另外就是铁锅或者菜刀——这年头这些都是官营的行当,私营甚至会等同于私铸钱币。
    齐格飞所在的部门则要特殊一点。
    有些类似后世大厂的研发机构,平日里没有硬性的生产任务,主要是自我研发新型的铁器等等。
    当然了。
    这种研发有一定的约束条件。
    比如每年只能消耗多少铁,冶炼过程必须要有多人在场,废旧铁器要通过多道流程核验才能销毁等等。
    制器局的位置在御街东北处,远远的便能看见一些冒着烟的炼铁炉,带着一股明显的土制工业气息。(宋徽宗时期汴京建筑布局参考doi10.16783/jki.nwnus.2009.05.007)
    其实徐云一直有些费解:
    为啥制器局这种随时可能出现大事故同时还污染环境的部门,不但被设立在汴京城内,同时还离皇宫只有一里半左右的距离呢?
    且不说四座六米高的炼铁炉能产生多少有害废气吧。
    光是炼铁产生的酸性污水,便会顺着汴河外流,严重影响到汴京城东北区域的居民日常生活。
    真是奇哉怪也.....
    哐哐哐——
    当徐云几人走进制器局时。
    正有大量光着膀子的壮汉,用又黑又硬的工具对一些圆圆的、略带弹性的目标用力进行着撞击。
    齐格飞一边引着徐云等人行进,一边解释道:
    “王公子,李姑娘,此乃锤敲锅底,待锤打完毕,便可进行淬火加固了。”
    徐云点点头,将这火星四溅的一幕记在了心里。
    这可是华夏古代的巅峰技艺啊......
    如果没记错的话。
    淬火技术应该出现在春秋时期,西汉后开始普遍推广,同样是个领先欧洲一千多年的技术。
    可到了后世,一切都换了个位置。
    铁矿需要向他国购入也就罢了。
    毕竟这是资源的先天限制,得追溯到新太古代,属于非人力所能改变的情况。
    但一些炼铁设备甚至炼铁工艺都被外国抢占了先机,比如finex这种技术还得向普锐特付专利费,这就有些令人无语了。
    只能说某个辫子朝挖的坑实在是太深了,直到百年后都在还债。
    接着徐云三人跟随齐格飞又走了一段路,周围的声音逐渐开始变得安静下来。
    一刻钟后。
    几人穿过一间院门,来到了一处占地接近三百平的地面上。
    只见此时此刻。
    地面上正放着一根粗大的铁筒,长度大概接近十米,直径一米左右。
    内部中空,周身没有刻录其余图案。
    铁筒的一侧相对光滑简洁,另一侧则要复杂很多,内部有着大量的精细机关与推槽。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