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由科大始,自科大终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博物馆的研究员,金陵大学考古文物系教授。”
    “另外还挂着啥华夏明史研究会理事的头衔,总之乱七八糟的一大堆吧。”
    “不过虽然头衔很乱,但多少也算是个业内知名人物,百科上都有他的信息呢。”
    徐云顿时心中一定。
    金陵大学的历史系年岁悠久,虽然徐云记不太清具体年份,但应该在六七十年前就已经成立了。
    能够在金陵大学历史学院担任考古文物系教授,翁同的能力和地位显然非同一般。
    即便是在这次的永陵项目组中,他最少也都是个顾问级别的大老,保不齐还是首倡者呢。
    随后徐云想了想,又问道:
    “小翁,翁叔叔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忙永陵挖掘的事情吗?”
    “对呀。”
    虽然此时只是语言沟通,但徐云却仿佛看到了这姑娘在小只因啄米似的点着头:
    “他从二十多年前就想着挖永陵了,我妈还吐槽他是不是陈皇后转世呢,一心就想着挖嘉靖皇帝的坟。”
    “徐哥,年夜饭那会儿我不是还说过么,我爸在燕京跑项目——说的就是这事儿喽。”
    徐云顿时一愣。
    几秒钟后。
    他的心中逐渐浮现出了一丝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慨。
    翁瑜婧毕业于金陵大学,当初老妈说过翁同是搞历史研究的,翁同过年没回家在燕京跑项目,加上之前永陵的热搜......
    虽然在谜底揭开之前,徐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靠着这几个线索找到真相。
    但眼下随着真相的公布,这些事情却也逐渐连成了一条线......
    另外如果没记错的话。
    当初让翁瑜婧论文被二区收录的那场雨,正是老苏副本的奖励。
    原来从那时候开始,自己就已经和永陵产生了交集了......
    接着徐云深吸一口气,对翁瑜婧说道:
    “那行,我差不多有数了,麻烦你了,小翁。”
    “小事儿小事儿,徐哥,要我帮你和老翁同志搭个桥不?”
    徐云思索片刻,摇了摇头:
    “心意领了,不过还是先不用了,有需要的话我再找你吧。”
    虽然徐云确实准备尽快联系翁同,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些环节需要准备,所以倒也没迫切到需要翁瑜婧来牵线。
    反正立项书虽然刚下,但也没迅速到明天就会开陵起墓。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一些事情先处理好再去联系翁同,效率上说不定还会更高一些儿。
    翁瑜婧对此倒也没太过坚持,这姑娘的眼力见儿还是挺高的,很快便道:
    “ok,那徐哥,我就不打搅你啦,需要的时候随时吱一声就行,另外别忘了去我爸动态下边儿留言的事儿......”
    “.......”
    挂断语音通话后。
    徐云想了想,翻开通讯录,拨通了潘院士的手机号。
    过了十几秒钟。
    手机微微一震,潘院士的声音从对头传了出来:
    “喂,小徐?”
    “嗯,老师,是我。”
    徐云认真的对潘院士打了声招呼,随后试探着问道:
    “老师,您现在方便接电话吗?”
    潘院士很快说道:
    “方便,刚和安东老师吃完牛批...牛排,我这会儿一个人在消食呢,有什么事儿你直接说就行。”
    徐云闻言便组织了一番语言,把自己之前的看到的有关永陵的热搜以及立项书的事儿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阿巴阿巴叽里呱啦噼里啪啦皮卡皮卡......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
    徐云说话的间隙,潘院士周围的噪声也小了不少,听起来像是走到了某个偏僻的地方通话:
    “我懂了,所以小徐,你打算利用这次机会试试重力梯度仪?”
    徐云用力点了点头,解释道:
    “没错,老师,说来也挺巧的,‘谛听’项目立项当天永陵就上了一次热搜,所以那时候我也了解了一些永陵的信息。”
    “永陵目前的主占地面积是25万平方米,也就是25公顷或者说0.25平方千米,修建规模上仅次于明成祖的长陵。”
    虽然此时潘院士并不在面前。
    但徐云依旧忍不住用一侧肩膀和耳朵夹着手机,双手在面前比划了起来:
    “永陵地宫的深度大概在地面15-30米左右,目前遥感探测的结果是一个‘甲’字型,最底层有七个坑室,并且大多积水。”
    “但客观来说,这种探测存在一定精度和准确度的偏差,也就是有可能在更深处存在有一个或者多个未被发现的墓室。”
    “而我们‘谛听’项目组负责的是正是重力梯度仪关键的测绘模块,目前盘古粒子的寿命已经被顺利延长到了四个小时。”
    “虽然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