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提前被发现的阴极射线!(7.8K)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就非常麻烦了。
    人群密度不高的话可能只是有些困难。
    但人群一旦特别密集,士兵们别说前进了,甚至只能被人群裹挟着漫无目的地四处乱走。
    而真空管中的空气分子就是人群,电场就是荧光偏转的命令。
    实验用的真空管,就相当于不同人群密度的条件。
    法拉第当时7%真空度的真空管依旧相当于闹市,所以荧光并未有波动。
    加强的盖斯勒管则可以达到万分之一真空度,荧光偏转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更关键的是......
    与原本历史不同。
    在今天之前,徐云已经用光电效应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因此对面电流衍生体这种无色的‘光线’,徐云只是轻轻一个提点,法拉第便想到了它的本质。
    这由电流衍生出来的‘光’既然是电磁波,那么它就肯定具备粒子性。
    具备粒子性,又能在电磁场下偏转......
    这不是带电电荷又是什么?
    当然了。
    后世的读者想必都很清楚。
    这种在真空管内发光的正是阴极射线,原本会在1858年由普吕克发现,由戈尔德施泰因命名。
    它的概念无需赘述,因为它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人类完成了早期对于射线的认知,后世的应用范围也很广。
    但其本身并没有多少特别复杂的地方。
    不过比较离谱的一件事是......
    你如果在百度上搜索‘阴极射线是谁发现的’这个问题,出现的答案并不是普吕克。
    而是另一个人: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
    也就是徐云在副本开始的时候,把老汤错判的那位jj汤姆逊。
    天可怜见。
    1858年的jj汤姆逊才tmd两岁啊,何德何能可以发现阴极射线?
    更离谱的是徐云对这个问题提出过校正修复,结果还被百度给打回来了......
    要知道。
    阴极射线的发现也好,命名也罢,都和jj汤姆逊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阴极射线之所以会叫阴极,与它的带电属性无关,而是因为它是一种从阴极发出的射线。
    jj汤姆逊的贡献是确定了阴极射线带负电的性质,从而计算出了电子比荷,也就是荷质比。
    至于电子的电荷量,则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的——不过这个实验是科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丑闻,一个靠着作弊混出来的诺奖。
    当年徐云和小伙伴们在实验室里找油滴找到眼睛痛,数据做出来根本对不上,结果大概是人均挤五十次才出一滴油,说多了都是泪......
    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法拉第对面。
    徐云在唏嘘的同时,心中也有那么一丝期待。
    接下来,法拉第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方案前去重复实验。
    也就是架上小风车,外加用手去触摸射线。
    而值得一提的是。
    徐云设计的这根真空管,它的白金基底是可以看做金属板的。
    阴极射线打在金属板上会发生什么,这可是记载在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章的故事呢.....
    总而言之。
    虽然有些对不起普吕克和jj汤姆逊,但结果上确实是件好事——法拉第用比之前还要更坚定的态度拍了拍胸脯,表示自己一定能把名单上的人给忽悠过来。
    也不知道法拉第哪里来的信心,仿佛吃准了那些人一定会赶到剑桥大学。
    就这样。
    在有些微妙的氛围中,徐云完成了和法拉第的交易,互道分别。
    当天晚上。
    一封电报从剑桥大学传到了伦敦。
    再由伦敦传到曼彻斯特...
    伯明翰...
    最后抵达德国,枝开叶散。
    电报的内容只有一个:
    【法拉第病危,速来剑桥!】
    ..........
    注:
    这个月更新了快十万字了,有出月票的同学投一点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