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营养摄入问题....解决!(依旧是万字,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行的幼虫成长区。”
    徐云闻言,朝那个方向探了探脑袋。
    只见刘有成所指的坑道中,正有大量的黄粉色‘尖芽’埋在小层积里。
    这个坑道的上方挂着黄色的电灯泡,此时黑水虻幼虫们正在蠕动着在进食。
    并且与后世的面包虫或者大麦虫不同。
    黑水虻幼虫的异味很澹,丝毫没有大麦虫的那股腐臭味——上辈子徐云养收获蚁的时候曾经养过大麦虫,那个味儿哟......
    随后老周看了眼大棚四周,沉吟片刻,对刘有成问道:
    “刘主任,我有个问题啊——不知道咱们的大棚多久才能扩充到完整形态?”
    “如果我所记不错,想要保证基地内所有员工的营养摄入,每天最少要提供20万条成虫吧?”
    早先提及过。
    一头二期的黑水虻幼虫体长大概有接近两厘米,单条虫重3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大概是1.5克。
    扣除掉主食提供的10克蛋白质,每人每天大概要摄入15克的黑水虻蛋白质粉。
    221基地人数一万出头,因此每天大概要提供20万条幼虫才行。
    同时除了这20万条幼虫之外。
    还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幼虫培养成成虫,因此每天黑水虻虫卵的产量最少都要在五十万以上。
    五十万这个数字难度倒不是很大,毕竟后世一个村落级养殖中心每天就能出十几万头的黑水虻幼虫了。
    但在这年头,基建效率却是一个难点。
    这种量级的昆虫养殖面积,最少都要上百亩地才能符合要求。
    不过刘有成显然很早就和李觉讨论过这件事,因此闻言后没怎么犹豫便给出了答桉:
    “没错,周专员,以我们养殖中心目前的规格呢,肯定是没法承担起基地所有人的营养摄入。”
    “不过现在只是八月底,离冬天最少还有三个月呢,时间上相对还是比较充裕的。”
    “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大概十月初就能把育种中心扩展到一百亩地。”
    听到刘有成给出的这个时间。
    老周思索片刻,最后轻轻点了点头。
    脸上的表情也隐隐缓和了不少。
    一百亩地就是六万七千平米左右,硬要举例就是个320x200规格的长方形。
    不考虑打地基环节,一个多月的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
    届时再用一个月的左右对黑水虻群落进行扩种,理论上应该恰好能赶在入冬前达成对应的群落数量。
    至于这一个月里的黑水虻幼虫.....
    它们既可以用来偶尔加加餐,也可以先磨成粉作为物资储备。
    毕竟如今的黑水虻幼虫有十几万条呢。
    以这些幼虫为基础,扩种下去给基地所有人在一个月内加个两三顿营养摄入还是没啥问题的。
    随后在众多青工和驴的协助下。
    这些跨越了上千公里送到221基地的成虫与幼虫箱子,同时都被转移到了成虫养殖的水池里。
    没错。
    两种箱子同时都被运到了成虫养殖区。
    接着几位身穿类似防蜂服的工作人员走进了水池内部,关上纱窗,先后打开了箱子。
    首先被开启的是七十多个成虫箱。
    卡哒——
    随着箱子的开启。
    小半分钟后。
    一些黑水虻成虫便从箱子里飞了出来,并且迅速停到了纱窗的网格上,一动不动的像是找到了家。
    不过看着看着。
    纱窗外的老周便微微皱起了眉头:
    “刘主任,不对啊,这些成虫的存活率怎么会这么低?”
    老周的视力很高,在开到第十个左右的箱子后,他便发现了一个情况:
    箱子里成虫的数量似乎并不多,估摸着只有40%甚至30%。
    不过他身边的刘有成倒显得很平静,他在生物学方面也算略有建树,闻言便解释道:
    “周专员,你不必太紧张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
    “黑水虻的成虫存活期很短,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这种昆虫的死亡表现是标准的【突然暴毙】。”
    “也就是原本还活的好好的飞来飞去,可说不定下一秒就突然啪一声落地,彻底死翘翘了。”
    “因此这批被捕捉的黑水虻中,必然会有不少原先就临近死亡的成虫。”
    “而这些成虫在路上又经过了数天运输,一些原先的壮年也都进入了老年期,加上路上的运输条件较差,能有30%的存活率都算是高了。”
    “就像另一个幼虫箱,你信不信打开后里头也会冒出很多成虫?”
    老周想了想,似乎也是这道理。
    过了片刻。
    他忽然像是明悟了什么似的,轻轻一拍额头,恍然大悟道:
    “哦,我明白了!”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