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提前问世的非线性中子运输方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咱们还能超过他们也说不定。”
    陆光达说话的时候右手还在空气里挥舞了几下,显得极其有力。
    听闻此言。
    徐云却连忙摆了摆手,飞快的摇起了头:
    “陆主任,您言重了,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工作而已,功劳真不敢当。”
    “要是大家都像您这么客气,动不动把小事儿上升到国家高度,那么今后我这顾问可就不敢轻易发声了......”
    徐云的这番话少部分是客套,更多部分则是他的真实想法。
    毕竟......
    非线性中子输运方程这个概念,本就是596项目组做出的成果。
    根据后世解密的信息。
    在整个核武器的研制过程中。
    兔子们一共发现了11处海对面以及毛熊的错误,其中最重要、足以动摇核工程基石的错误一共有两处。
    第一处就是周光召先生发现的、有关次级中子能量分布和角度分布的错误。
    早先提及过。
    当时在原子弹研究初期,毛熊专家曾提供过一些和原子弹有关的技术数据。
    但是后来研究人员利用“九次计算”....也就是一种解方程的模拟方法时却发现,次级中子能量分布和角度分布这个指标和毛熊提供的不符。
    最终周光召先生从能量利用率入手,利用“最大功原理”证明了“九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毛熊数据的不可能。
    后来根据毛熊方面解密的文档可以看出。
    这个错误还真不是人家故意给的,而是海对面核武器第一人萨哈罗夫犯下的一个重大失误。
    而除了周光召老爷子之外。
    第二个兔子们纠正的重大错误,便是非线性中子输运方程了。
    这个错误被纠正的时间相对要晚一点,发现者是至今健在的杜祥琬院士。
    杜祥琬院士目前一共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省级一、二等奖十多项,也是个典型挂壁.....
    当时,兔子们已经开始研究起了氢弹的核聚变。
    结果杜祥琬院士团队发现在实际工程中,某些聚变反应很剧烈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中子密度比核密度还要大的情况。
    这个情况后来被拓展到了核裂变...也就是原子弹领域,给核武器在中子运输领域带来了一次全面革新。
    没错。
    这是氢弹研发期间的事情——当时兔子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爆炸了。
    那颗原子弹上兔子们采用的是另一种近似微扰法,并没有涉及到非线性中子运输方程。
    怎么说呢......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
    比原先的线性中子输运方程要好一点,但好的确实有限。
    如果说线性中子运输方程是能开10公里的小电驴,那么原子弹运用的近似微扰法顶多能跑15公里罢了。
    至于非线性中子运输方程适配的条件嘛,则是.......
    十万公里!——这还是现如今没更高量级核武器的缘故。
    等到80年代。
    为了能够在iupap...也就是国际上物理学界的最高组织、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中拥有一席之地。
    兔子们忍痛将这项技术发表在了《计算物理》上,doi是10.19596/.1001-246x.1984.02.010。
    这项技术为兔子们换来了iupap副会长的席位,由周光召老爷子担任。
    顺带一提。
    这个席位可不是什么面子工程,而是兔子近代物理史上一次相当重要的节点。
    举个例子。
    后来国内各所大学第一批非巴统条约进口的仪器中,有超过90%都是走的iupap这条路子。
    至于那篇论文甚至直到2018年都依旧在被引用,可以说是国内物理界影响极其深远的一篇文章。
    据说啊...只是据说。
    据说海对面如今的氢弹技术,后来采用的也是这个思路——毕竟在可控核聚变之前,核聚变热核武器肯定逃不开中子运输方程。
    也正因如此。
    徐云这次依旧只是扮演了一名搬运工的角色,苦劳嘛肯定有点儿,毕竟被人揭了伤疤嘛。
    但你要说他功劳多大,那他就确实担不起了。
    诚然。
    作为一名穿越者,不做搬运工或者文抄公是不可能的,这谁都不能避免。
    但搬运后还洋洋自得坦然受之,自诩为“装逼打脸”,那这就属于另一回事了。(昨天在某盗版书评网站上看到一条评论,说主角太怂了,哪怕对方是于敏或者钱五师主角也该装逼踩脸,真是奇葩.....)
    总而言之。
    到了这一步,剩下的问题就很简单了。
    只见陆光达环视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