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项目代号......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1个乳糖抑制因子结合位点的碱基就行了。
    目前基地的PCR技术,已经完全具备了这种定位的可能。
    所以在袁国粮与周开达看来。
    他们只要保证每一季的水稻穗头在2-3万个之间,就可以保证项目长期的持续下去。
    因此项目组完全没必要搞太大的阵势——二三百亩的试验田看起来很猛,但实际上没啥意义,反倒可能浪费大量的人工成本。
    与其把人力花在这种事情上,还不如让大家去开垦条水渠或者种点其他作物呢。
    侯光炯好歹也是如今华夏为数不多的学部委员之一,本身也没啥学阀属性,所以在听到自家学生和袁国粮的想法后,他最终也同意了这个方案。
    “至于我们项目的其他组员,人数大概在30人左右。”
    接着袁国粮又和徐云介绍起了其他一些信息:
    “另外农场周围会有一个连的警卫力量长期驻守巡护,防止有敌特对我们的试验田进行破坏。”
    “经费方面上头也给了很大的支持,每一季的预算大概有1000多块钱吧,同时所有员工可以保证一周吃一餐肉。”
    “至于PCR技术则要看到时候的进展了,毕竟现在离项目落地还有一定时间呢——冬天可不是下种的合适季节。”
    听到袁国粮提到的时间,徐云便下意识接话道:
    “袁老师,那你们什么时候走?”
    “年后吧。”
    袁国粮笑了笑,脸上还带着一丝对未来项目的期待:
    “三季稻的第一季一般是农历二月下旬下种,三月下旬移栽,六月上旬收,琼海那边顶多早个十天半个月罢了。”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我和老周都会在基地里过个春节,节后大概就要去琼海实地进行具体的筹备了。”
    徐云这才点了点头。
    如果项目确实按袁国粮所说的进行配置,那么这力度确实很大。
    如今这个时期的职工月收入是25左右,按照后世进厂的平均工资大概在六千上下吧。
    一千块钱差不多就等于后世的24万,一年三季大概70多万。
    这种经费对于以栽种为主的杂交水稻来说,可以算是非常充裕了。
    至于所谓的PCR进展也不难理解,如今离春节还有两个月呢,谁都说不准刘有成他们到时候能推进到什么程度。
    “对了。”
    就在徐云有些走神的时候,袁国粮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补充道:
    “小徐,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你的影响,这次组织上也对我们项目起了个有些奇怪的名字呢。”
    徐云顿时一怔:
    “啊?”
    不过下一秒他便反应了过来,袁国粮说的是自己之前的诛仙剑、日更三万、三清之类的命名呢。
    于是他有些好奇的看向了袁国粮,问道:
    “项目的名字叫什么?”
    袁国粮沉默了几秒钟,嘴里吐出了两个字:
    “神农。”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