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义之所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种成果作为荣誉来说已然足够,但在我和那人的恩怨面前....还有些不够看。”
    上辈子是诺贝尔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诺奖的设立时间是在1895年,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止到眼下这个时期,诺奖已经颁布了整整60届。
    这60届诺奖由于时代问题,彼此间的重要性...或者说含金量自然也存在着高低。
    比如说高质量的诺奖成果有很多,例如老爱的光电效应、伦琴的x射线等等。
    最水的诺奖则也有不少,例如1912年的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这货获奖的原因是发明了自动化的灯塔和浮标——还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六个月颁的奖.....
    所以强相互作用的媒介子即便被发现,也顶多就是个垫底级别的水准罢了。
    正如杨振宁所说。
    他和李政道都是曾经的诺奖得主,宇称不守恒在诺奖中也都可以排名靠前,用普通的诺奖成果来终结它们的恩怨,确实有点不够看。
    陆光达显然也能理解杨振宁的想法,听完后缓缓点了点头:
    “不过振宁,如果你们的视线瞄准的是暗物质和引力子...那么需要的设备精度恐怕要比较高啊。”
    “是非常高。”
    杨振宁纠正了好友的说法,掰持着手指说道:
    “暗物质相对来说要简单一点,大概在几十gev的能级下就能发现了,难点在于如何让这种暗物质‘现形’。”
    “按照目前国内的科技水平,我估计大概25年内有机会发现暗物质。”
    陆光达嘴角微微翘起了一丝弧度,没有打断杨振宁的话。
    25年?
    开什么玩笑......
    如果你知道现在221基地有什么人存在、他又给国内带来了多少变化的话,最少都会把时间给减半.....
    “至于引力子嘛.......”
    说到引力子,杨振宁很快停下了介绍,转而从身边的袋子里取出了另一张纸:
    “这是我回船舱后自己推导计算的一些设备要求,当然了,由于时间问题精度可能有所偏差,但区间...或者说量级上应该不会出入多少。”
    陆光达同样再次接过算纸,认真看了起来。
    看着表情认真的陆光达,杨振宁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
    比起黄昆,自己的好友显然要靠谱多了,至少不会张口就是马....
    结果就在杨振宁思索之际,一旁的陆光达忽然一拍大腿:
    “卧槽,又要用到驴?!”
    .......
    注:
    现在算是最终的收尾阶段啦,昨天很多同学都留言希望能拿到杨老的签名啥的....我昨天就说过了,自己是有很多想法的,比如说合照签名vlog啥的,但是能不能成还是要看杨老到时候的状态。
    所以具体能做到什么程度我没有办法做任何保证,昨天收到的通知是行程批了,也就是肯定能见杨老,至于能做到啥程度只能到时候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