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为什么不问问神奇的七分熟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够畅所欲言。”
    “.......”
    听到李觉的这番话。
    叶笃正在惊讶之余,不由与陶诗言对视了一眼。
    陶诗言朝他投来了个鼓励的眼神,点了点头。
    见此情形。
    叶笃正不由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番心绪。
    接着将放在手边的文件袋拆开,从中拿出了几张算纸,对李觉说道:
    “李厂长,张主任,还有几位领导。”
    “不瞒诸位,刚才在来的路上,我就和老陶讨论过这次天气预测失败的原因。”
    “原因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数据的数量不够。”
    李觉顿时一愣,有些意外的确认道:
    “数据的数量不够?”
    叶笃正点点头:
    “没错。”
    叶笃正在来座位的路上曾经注意到,自己位置的后方恰好有一小块黑板,还放着几根粉笔。
    于是他便干脆站起身,走到黑板边画了个图示:
    “......大家看,这里空间分布的基准图,我们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湍流项在垂直位置....也就是高度空间上的分化。”
    “因为我们原本使用的标准k-e模型是高雷诺数模型,但根据这场雨带来的逆推结果显示,近壁区域会受到低雷诺数的影响。”
    随后叶笃正顿了顿,换了个更加直观的解释:
    “举个例子,在原先的模型中,我们相当于把地面到天上一万米的这段距离分成了十个区域,也就是每块区域高1000米。”
    “按照原先模型的划分,这1000米区域中的....你们直接理解成气压吧,每块区域内的气压是不会变的。”
    “但直到现在我们才发现,别说1000米的区域了,实际上高度每升高或者降低一米,气压的数值都会有所变化。”
    听完叶笃正的这番解释。
    一旁的陶诗言亦是表情沉重的叹了口气。
    笃正兄,我们发现的太晚了啊......
    叶笃正所说的气压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例子,不是说气象中心连气压随高度会发生实时变化这种知识都不知道。
    ‘气压’真正指代的概念,其实是源项和湍流粘度。
    只是考虑到某些笨蛋讠....咳咳,考虑到李觉这些非专业人士不太清楚具体概念。
    所以叶笃正才选了气压作为举例。
    叶笃正的这个做法很快起到了效果,李觉当即明白了他的想法:
    “所以老叶,你的意思是限制我们的不是某些计算过程,而是气象数据?”
    叶笃正思索片刻,解释道:
    “怎么说呢.....”
    “计算过程和方法肯定也要优化,但它们都还不算方向上的问题——就像一个伤员,手臂和心脏各中了一刀。”
    “手臂的伤势虽然不能忽视,但和心脏的致命伤比起来显然不是一个量级。”
    “而气象数据,便是我们心脏上的那道伤口。”
    “.......”
    李觉默然。
    在会议开始之前,他自己其实也做过一些猜测。
    在他想来。
    气象计算或许和现在核武器面临的问题有些类似,主要的壁垒在于具体理论上的推导。
    也就是现实中的一些环节其实是相对次要一些的。
    结果没想到......
    叶笃正给出的说法与他预料的完全相反,居然是气象数据....也就是那些测量仪器收集的量不够?
    看着陷入沉思的李觉,叶笃正的心中同样有些感慨。
    虽然这次气象失败令他士气大跌,几近颓废。
    但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也为他....或者说国内气象学揭开了一个真相:
    气象计算远远比他们想想的要复杂的多。
    在今天之前别说基地了。
    哪怕是全国的气象学者,恐怕都是认为气象的计算在于精度而非数据的数量。
    结果呢。
    这次基地气象中心拿到了首都送来的国内最先进的仪器,还意外得到了阻尼器的帮助,一下有了接近二十个稳定的高空数据收集点。
    哪怕是首都香山的那台湿度传感器,都很难提供如此精细的数据。
    加之叶笃正本人也在计算过程中,福至心灵的考虑到了负局部空间梯度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
    机缘巧合之下。
    叶笃正他们虽然位于国境边陲,但他们却拥有了一次建国至今气象领域最好的计算条件。
    只是这个条件下诞生出来的结果有些残酷,彻底推翻了他们此前天真的想法......
    如果叶笃正所料不错的话。
    具体的模型应该还涉及到了非线性突变,需要考虑某些很复杂的情景。
    情景一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