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活下来的,忘了那些死了的郡守、通守、总管、副总管,黜
龙军占东境入河北杀了多少?前几年几十路烟尘的时候杀了多少?”
闻人寻安只是埋怨,心里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此时闻言,逃避心态更重,干脆掩面不语。
不知道过了多久,处在战团中心的这位淮南军临时领袖,方才想起什么似的,突然来问:“我不过这几日而已,都要把头发熬白,司马正这几年是怎么过的?”
郭祝这可就不晓得了,他只觉得面颊抽疼。
他也觉得为难好不好?他也想救自己舅舅,想让自己老乡,同袍都少死人好不好?
当然了,煎熬的不只是这对漩涡中的舅甥俩,整个河南地界都陷入在这种冰雪地狱里,张行半夜都能惊醒,想起那七千减员来,下面人也没辙,头领、大头领、龙头,谁不心疼自己的兵?
就连负责后勤的人跟地方官吏都焦虑的不得了,因为这种天气下的物资转运,消耗与损失远超想象,眼看着府库无数百姓辛苦多年的积存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变空,看着无数民夫冻伤、累病......一会严格要求日期与数量,
一会严厉处决酷吏,后勤线上谁不麻?
从柴孝和往下,哪个不肝颤,哪个能忍住不去想十年前的百万征东夷!
而这种情况下,张行也好,下面的人也好,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的开会和廊下食,廊下食其实也要说话,也算开会,不停的用这种方式安抚人心、贯彻传达作战意图,弄清楚下面人的担忧和难处,针对性的解决和安抚,然后
一遍遍告诉所有人,对面关西军的死伤更重!对面家底子更弱,后勤线更难!
坚持下去,就是胜利,胜利也不是只得区区一个南阳,而是全局对关西人的胜利,是大明统一天下的必然经历!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当然算实话,白横秋就是更焦虑,那一战就是他们死伤更多,而且很多都是被逼着初上战场的贵族、官宦子弟,是关西人的根基!后勤线上的损耗也明显更多,武关道那条路一直拉扯到清水,怎么可能比河
南一马平川来的轻快?
甚至,理论上此时应该稳坐的司马正、王代积都在患得患失,整日在关前难安,毕竟,黜龙军跟关西军现在对峙的地方是他们之前的地盘,他们也要想着接下来只剩东都一隅怎么办?
人心怎么收拾?拿一座城一个河南郡去告诉天下人与自己人,他们还有机会?
这种情况下,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了。
司马正开始调解黜龙军与关西军......只能是黜龙军与关西军,不能说大明和大英,不然大魏就要出场了,那可就真天下侧目了。
不清楚是司马正还是王代积又或者是李枢、苏巍、段威的方案,核心思路就一个,天这么冷,你们损耗这么大,还没什么进展,不如两家罢兵,把地盘还给东都。
这当然是胡扯蛋!
张行接见了老上司胡彦,请他在武川城外吃了顿饺子,就撵了回去......另一边去见白横秋的牛方盛甚至还被白横秋摸着背喊着贤拉找了一番,邀请他出任南阳郡守,牛方盛只能赶紧逃回去。
如此这般,两三次之后,腊月廿五左右,东都给出了理论上最合适的价码,双方年前撤兵,以水为界,平分南阳,但襄城郡与弘农郡保留给东都,淮南军则任其去留......如果两家再不同意,年关的时候,司马正将亲提大军
南下,顶着这个天气与两家在阳做上一场。
到时候,冰天雪地,死伤累累,各自心安。
坦诚说,这个条件还算公平,而且威胁确实有力量......司马正和他的东都军也被逼到了墙角,从心态上来说,从实力来讲都有发动这个大家一起糟烂的潜质。
张行本人甚至都有些动摇......他几乎可以想象,如果河南这里的二三十个营一起打烂了,会有多大的损失,整个河南的根据地会变成什么一副模样.....甚至会让黜龙帮失掉东境根据地的一部分人心!
但是理智告诉他,司马正不大可能这么干,而万一他真要这么干,黜龙军也不怕。
原因很简单。
首先,这么干,最终得利的可能是黜龙军,是关西军,但绝不可能是东都,因为黜龙军在河北轮换的部队尚在,河南这些营头,本来就是杂牌和后续新编制的多些,打烂了河南,河北照样能出动主力继续在春耕后作战;关西
那边类似,这次出动是贵族与官宦子弟加卫戍军,虽然这些部队的崩坏一样会造成恶劣影响,但关西人的府兵整体尚在,一样会再度出动;反倒是东都,现在就是这些地盘,就是一个司马正加寥寥几名大将加那几万兵,一旦失
利,很难补充回来,东都主动寻求决战只会把自己往绝境逼迫。
其次,司马正这个人说好听点叫有些贵族风范,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