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紧锣密鼓(4200,谢白菜官万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令,事情也就那么定了,只是由韩不信前往西边,智氏则是智徐吾坐镇西疆。
    一帮二代很热情地发表南征想做什么,有些大嘴巴的二代甚至可劲地吹起了牛逼。
    智瑶微笑听着,心里则是吐槽:“说得好像家族愿意给予兵权一般。长辈谁还不知道你们的德性,不怕变成在送人头吗?”
    目前作为小辈却有兵权的独独智瑶一人,其余的小家伙并没有被长辈赋予带兵的资格。
    智瑶有兵权对老智家来说是好坏参半,但凡智申争气一些的话,哪里用得着智瑶呢?
    不过,智氏对外从没有宣扬过智瑶的带兵能力,要么是名头落在智申身上,不然就是智徐吾。这也是一种保护措施,问题是该知道的人还是知道智瑶早就领兵作战过了。
    一整个冬季,晋国并没有因为气候寒冷而有所消停,各家在冬季进行各种准备,春暖花开的季节来临之后,国都“新田”发出指令,得到征召令的各个家族需要将早就集结的好的部队调到“新田”来,到时候国君检阅就会开拔前往曹国。
    他们抵达曹国跟赵鞅所部会合,接下来就是展开新一轮对卫国的入侵了!
    晋军大举南下最为紧张的是郑国和卫国,倒是知道晋军会来的曹国依旧老神在在。
    当代的曹君阳得知会有超过两个“军”规模的晋军到来,一改之前对赵鞅所部的装聋作哑,派遣大臣前往慰问的同时,运了一批粮草打算赠予。
    现在的曹国其实已经在亡国的边缘,他们不再勤快侍奉晋国之后,又跟卫国和宋国相续交恶,城邑被卫国和宋国几年间占了很多,以宋国侵占曹国城邑的数量最多。
    赵鞅接待了来自曹国的大臣,只是没有接受曹国粮草的赠予。
    曹国大臣见赵鞅没有接纳粮草的赠予,内心里暗自喜滋滋地想着怎么据为己有,后来干脆没有回去给曹君阳复命,跑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得知这么一件事情的赵鞅对左右说了一句:“曹国亡矣。”
    他这么说很有道理,原因是宋国再一次加入反晋联盟,同时曹国爆发了内乱。
    曹国的内乱是宋国的手笔,宋国背离晋国的主要原因也是有疆土扩张的欲望。
    宋君栾之所以再次站在反晋联盟的立场,主要原因是为了在吞并曹国这件事情上获得来自齐国、卫国和郑国的谅解。
    晋国不是不清楚宋国对曹国的野心,只是晋国一直在爆发内乱,谁有那个心思管国外是个什么情况。
    郑君胜对宋君栾吞并曹国只有一个要求:郑国要分一杯羹!
    宋国完全有那个实力独吞曹国,不过宋君栾还是同意了郑君胜的要求。
    宋君栾答应的原因太过于现实,宋国正好需要找人来分担风险,到时候有哪位诸侯干涉好能一块发力。
    窥探到一切的赵鞅对宋国想干什么根本没有兴趣干涉,一旦能够瓦解掉诸侯对晋国内乱的武力干涉,接下来就是分食范氏和中行氏,哪有什么闲工夫管曹国的死活。
    “中军将到了何处?”赵鞅在看舆图。
    姑布子卿出去打听了一番,足足两个时辰左右才再次回来,禀告道:“主,大军当是在‘祭’地。”
    这个“祭”地在郑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郑国不知道是清楚南下的晋军要跟赵鞅会师一块攻打“濮阳”,还是郑国被吓唬到,反正南下晋军五十里范围内没有郑军,同时郑国将各个“邦”的人口和资源转移到附近的城邑,再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出来。
    “中军将挥兵一‘军’,着实令我诧异。”赵鞅还是在看舆图,一对眉头紧皱,自言自语一般地说道:“如此,攻卫便是三‘军’之力,我家仅四‘师’,智氏一‘军’、二‘师’……”
    本来吧?赵鞅以为国内的众贵族根本不乐意增兵,真心没有想到老智家这一波会那么给力,带动了其余家族对征战获胜的信心也愿意抽调精锐参战。
    晋国三个“军”的兵力横扫卫国根本不在话下,需要思考的是能不能连带来帮卫国助战的诸侯联军一锅给端了。
    近期赵鞅就是非脑子在思考全歼敌军的方略,思来想去有些不得要领,有点上火的同时脾气增大,变得比较易怒。
    “主?”姑布子卿没走,等着问是不是让大军做好开拔的准备,前往跟南下友军会合。
    赵鞅先是奇怪地看了一眼姑布子卿,反应过来之后挥了挥手。
    他派出不少斥候,侦查范围增大到百里左右,很恼火的是回报的消息是根本没有发现敌军踪影。
    简直草了啊!
    他们这么一支数量不过三四个“师”的晋军驻扎在这边一个冬天,还是从卫国败退到曹国借地休整的残军,诸侯们到底是干什么吃的,没有想过来歼灭呢!
    因为智跞带来的援军规模很大的关系,弄得想搞事情的赵鞅一口气憋在胸口。
    赵鞅本来都已经拟好了拼命时刻应该怎么激励将士死战,无非就是各种奖励和身份的提升,乃至于连放归奴隶自由的奖励都要拿出来。
    也就是说,赵鞅之前认为形势极度恶劣,搞得连奴隶都要拉出来参战了。
    恶劣的形势随着老智家拉出一个“军”风消云散,乃至于因为晋国贵族重新爆发征战热情,变成了一种“优势在我”的状况。
    “智伯这等嘴脸,我若是没有一场大胜,拿什么跟他争?”赵鞅当然知道老智家这一波爆发是为什么,偏偏公开场合还要极尽赞美,可以想象内心里有多么憋屈了。
    当前的赵氏并不是无兵可用,其实是他们在晋国东部的城邑正在遭到齐军的袭扰,好多兵力只能就地防御。
    赵鞅不是没有想过集结大军跟齐国在东部玩一场,相对尴尬的是需要先解决内乱,亲自指挥晋国多个家族组成的军团也能赚取威望,一直以来也就没有去东部跟齐国单独玩耍。
    如果这一次能够在“濮阳”全歼或是重创诸侯,赵鞅其实也不用去应对齐国的对自家封地的袭扰,到时候齐国肯定会龟缩回去,接下来齐国会谋求跟晋国取得谅解再去专门搞鲁国。
    “命大军做好拔营准备。”赵鞅还是没有打算前往跟智跞统率的大军会合,他要单独领着本部先去‘濮阳’。
    接到命令的智申本能地感觉到不对劲。
    曹国这边的晋军还有大约四个“师”,其中智氏占了两个“师”,算是各个家族中兵力最多的那个。
    现在的情况是卫国和其余列国知道晋国依旧会兵围“濮阳”,春暖花开之后同样有进行调兵遣将,仅是宋国就出动了两个周礼编制下的“军”,感受到威胁的郑国也一样是出动了两个“军”的兵力。
    那么,仅仅是宋国和郑国的兵力,合起来就是一千乘战车和两万五千步兵。
    国境内会爆发战争的卫国君臣必须拼命,集结的兵力不会低于一个“军”。
    齐国是山东小霸主,经济实力非常强劲,人口方面也挺多,他们知道决战时刻到来,但凡国内有聪明人都会选择出极限兵力参战。
    “我以三万引诱敌军十万!”赵鞅看着自己的长辈赵获,说道:“你往见中军将,告知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赵获很认真地在听,心中则是感觉有点怪怪的。
    干嘛呀!
    这是想以下级指挥上级,人家智跞能听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