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勾践的雄心壮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前的原国有些让现存诸侯看不懂了。
    不止是原国一再颁布新的法令,以及举国上下的日新月异,还有在政治层面上表现出来极为矛盾的两面性。
    原国一方面在叫嚣着要“一天下”,另一方面却是不断有说客在给各诸侯国的大臣解释不过是一种政治作秀。
    以宰予为首的一些负责对外的邦交人士,在他们的嘴里原王瑶之所以一再强调要成就“一天下”的伟业,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统治原国。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原王瑶也知道自己篡国不对,不得已只能竭力美化自己。
    那么,智瑶是不是篡国?其他人的看法是一回事,诸侯的看法会是另外一回事。
    在各诸侯看来,智瑶无疑问就是以人臣进行篡国,只是周天子赐予侯爵让事情出现争论而已。而那种争议根本就是不应该存在的。
    聪明的诸侯只看原国到底在做什么,根本不被舆论所左右,认定原国就是危险,一有机会必须进行削弱。
    然而,聪明的诸侯一直没有等来给原国来那么“一记狠的”的机会。
    不那么聪明的诸侯有什么想法都不重要,反正他们不是国小民寡,便是权力被众臣瓜分,自己的态度几乎无法左右什么。
    “寡人听闻燕国主动归附,燕地为原国郡县也?”勾践在‘琅琊’的别宫接见了宰予为首的原国使节团。
    宰予说道:“我王受燕国万民所请,派军前往燕国帮助抵御异族入侵。事后燕君称大受感动,燕国君臣深感无力持国,乃有举国归附。”
    这个“琅琊”本属于莒国,四年前被越军所攻占。
    勾践不想窝在东南一隅,认为只有北上才能让越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一度想要迁都到“琅琊”这个地方,遭到了文种等大臣的反对。
    倒不是文种等大臣否认只有北上才能让越国有更好的未来,他们只是认为目前进行迁都的风险太大,应该再多等一等而已。
    勾践固然因为灭掉吴国而变得意气风发,一度确实也变得极其刚愎自用,奈何他面对的不是已经衰弱下去的晋国,变成了既作为庞然大物又声势极盛的原国。
    原国的强大迫使勾践收敛任何的傲气,做人需要更加小心翼翼,分得清大臣的意见好坏。
    如果越国依旧是面对那个衰弱下去的晋国,勾践一定会迁都到“琅琊”,便于接下来持续向北扩张,使得越国成为既有中原疆域,又牢牢控制东南一隅的国家。
    很现实的是越国因为灭掉吴国实力翻了五六倍,以当前实力却是远远不如原国,理智在告诉勾践千万不能变得飘飘然,一切还是需要小心谨慎。
    “原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勾践问道。
    宰予行礼,说道:“奉我王之命,前来奉劝越王收兵,归还莒国之土。”
    勾践沉默了一下下,才说道:“寡人自相王会盟后,再无与原王会盟。”
    什么意思?也就是原国固然强大,可越国不是原国的小弟,为什么要听原国的话行事。
    事实上也是那样,原王瑶没有邀请诸侯会盟,确认自己的霸主地位,再与各诸侯歃血为盟,制定出一套新的行为准则。
    春秋战国的霸主那么喜欢搞会盟活动,真的不是单纯的寻开心,无非是想用会盟来彰显权威,一次次向天下人强调“我特么才是老大”,“这一点是参与会盟诸侯承认的事情”,“谁不认可我当老大,跳出来单挑”,“是我带着一帮小弟单挑不服气的那个家伙”,之类等等。
    历史上的齐桓公,以及晋国的好几代国君,他们老喜欢带着中原的一帮小弟去“单挑”楚国了。
    原国虽然强大,原王瑶却是除了一次“相王会盟”之外,此后再也没有举行过会盟。关于这点跟以往的霸主太不相同,以至于所有诸侯都感到非常不习惯。
    勾践现在就拿没有举行过会盟,确认原国对诸侯没有管束权力来说事。
    宰予一时间好像是被为难住了?有那么一小会才苦笑说道:“在下身负使命已然述说,听与不听在于越王。”
    勾践大笑了几声,才收住笑声,说道:“此事寡人自会考虑。贵使可还有它事?”
    宰予行礼,告辞。
    大殿内安静了下来,约一百多个呼吸后,一阵脚步声从王座侧面走廊里传出来。
    以逢同为首的一众越国大臣出现,来到王座左右站定。
    “诸位方才可听详细?”勾践问道。
    众臣异口同声应道:“详细。”
    勾践问道:“如此,可有建议说与寡人?”
    逢同出班,说道:“大王,此或是原王故意示弱?”
    勾践挑了挑眉头,说道:“且详细道来。”
    站在国家的立场,谁愿意看到他国肆意扩张呢?无非就是能不能去阻止的问题。
    越国没有那个能力阻止原国扩张,只有在得知原国对外用兵的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