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 转折点 《戏说夏史》(后人解读)(1……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什么百只螃蟹一碗面,上百只鱼头半碗汤,人参喂出鸡蛋揉面做点心,奇珍百巧,头头是道。
    这一下俘获了祝灥。
    他从小被杨、程二人管束,现在连亲妈都要娶个媳妇来管他,别提多烦了。乍然遇到这么一个识情识趣的大臣,怎能不亲近?
    再者,张友为人实在很有迷惑性,留美须,谈吐有礼,出手阔绰,太监宫女都乐意替他跑腿说好话。
    但最高明的,还是祝灥说,你做事很合朕心意,不入阁太可惜了。
    张友却回答,福祸相依,没有入阁也许是我能耐不足,但我也因此获得了亲近陛下的机会,这是比什么都要幸运的事,故而无须可惜什么,他很满足。
    马屁拍得多好,我要是祝灥,即便刚才只是口头一说,心里肯定也记下了。
    而张友完全不亏,他很清楚,此时的祝灥根本没有办法让他入阁,说两句好话既能让杨峤安心,又让祝灥记住了他的忠心,可谓一箭双雕。
    接下去,他只要耐心等待,就能得偿所愿。
    这一天很快就到了。
    庆天十二年,祝灥大婚。
    他一口气娶了三个女人,这也是夏朝惯例,选秀初期多择三位妃嫔,分别为中宫皇后,东西宫妃,谓之“三宫”。
    明媒正娶的自然是冯皇后,另外还有高妃和季妃。
    搞笑的来了,冯皇后当时十三岁,初潮未至,还是实打实的小姑娘,完全没法圆房,季妃也是,十四岁,虽然成人,可彼时程丹若已经写完了《妇育指南》,大家都知道,这岁数身骨未成,不易生产。
    唯一圆房的只有高妃,她十六岁。
    不过,无论圆房的是几人,祝灥既然已经成亲,在古代就意味着成人。
    天子亲政之事,不得不摆到了台面上。
    程丹若政治生涯进入最危险的阶段。
    她还可以拖,却拖不了多久,太后垂帘都不得不还政,何况她只是姨妈。大婚后没几天,就有御史上奏,要求她还玺退政。
    那么,程丹若是怎么应对的呢?
    ——稍等,别急着猜。
    因为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情。
    日本入侵了朝鲜,朝鲜快要亡国了。
    这事儿从春天就有迹象,可当时谁也没当回事,有人以为是道听途说,有人觉得与自家无关,还有人阴谋论,猜测是不是朝鲜和缅甸一样,其实想入侵国土。
    万万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汉城没了,平壤丢了。
    朝鲜使臣一波接一波赶到,恳请大夏出兵支援。
    可巧了,大夏此时正处于微妙的博弈阶段。
    祝灥想亲政。
    杨党想赶程丹若下台。
    张文华想上位。
    程丹若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碰到了“是否出兵支援朝鲜”的问题,注定就把复杂的问题更复杂化了。
    我简单为大家捋一捋众人的立场。
    少年天子祝灥兴趣很大,虽然还是没有话语权,却频频召见大臣,多年来头一回这么积极好学。
    显而易见,青少年都喜欢刺激和新鲜,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让人热血沸腾的了。
    老师们很欣慰,但明确表示,战争并非儿戏,他只能听,暂时没有发言权。
    以杨峤为首的杨党,主张偏向保守。
    客观地说,朝鲜的表现惹人疑窦,日本一打过来就望风而逃,就算帮他们打走了侵略者,等到大夏撤兵,日本卷土重来,难保他们又故技重施,再次丢城跑路。
    国库的钱不是擦屁股的纸,打仗动辄动员上万,朝鲜值得吗?
    打仗毕竟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稳妥起见,自然是能不打就不打。真要打,等日本对本朝意图不轨,再动手不迟。
    日本弹丸小国,吞下朝鲜就够费劲了,还有能耐侵犯大夏?
    从利益上来说,此时不便节外生枝。
    他们和程丹若斗争、周旋、妥协了十年,头一次看见了她走人的曙光,这时候打仗,必然将天子亲政的问题延后。
    老话说得好,夜长梦多。
    谢玄英是兵部尚书,他借助此战能走到什么地步,谁都没法预料。
    假如大获全胜,朝鲜俯首称臣(这是他们恳求大夏出兵的说辞之一),他的声望将极速高涨,直接危害到杨党的利益。
    所以,拒绝出兵,让日本和朝鲜打他们自己的去,符合他们的利益。
    张文华是户部尚书,还未入阁,只是计算了打仗需要的银钱,别的没干,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祝灥身上,为他解释打仗所需的前提条件。
    换言之,趁机刷好感度。
    而程丹若赞同出兵。
    “东瀛狼子野心,绝不会满足一隅之地,侵占朝鲜后,必定染指国土。现在我们不打,将来就不是在朝鲜打,而是在辽东打,届时百姓流离失所,故园倾覆,损失更甚百倍。”
    她态度明确,“指望朝鲜战胜东瀛,几乎不可能。东瀛刚经历过战国纷争,举国皆兵,兵力定远不止朝鲜使臣所说的十万,一定还有。再者,如今东瀛的关白叫丰臣秀吉,他可不易对付。”
    而她举荐的人分别是谢玄英,以及昌平侯冯源。
    这无疑是个绝妙的主意。
    既是机会,又是危机,一个盟友,一个政敌。
    最终的结果也不出预料。
    朝廷同意出兵支援朝鲜,昌平侯成了统帅。
    祝灥的人生,自此迎来巨大转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