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理头绪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另一边,程丹若睡到七点钟才起。
    谢玄英不在,她通常不会赖床,醒一醒神便起身。今日不出门,头发简单盘成发髻,松松固定在脑后,衣裳也是半新不旧,只求舒服。
    迟疑一刹,程丹若还是拿起枕边的碧玺手串,绕在手腕上。
    三十三颗珠子很长,得绕两圈,但没有流苏坠珠,清爽不累赘,还比手镯更贴合肢体。
    她不由在清晨的阳光下,细细研究这粉色。
    “呀。”竹香轻呼一声,“这手串真好看,像桃花似的。”
    玛瑙道:“是红碧玺,好透的颜色,很衬夫人。”
    竹香忙道:“可不是,白净又有气色,比羊脂玉还好。”
    “夫人也有羊脂玉的玉珏,当玉佩正正好。”玛瑙道,“但手串还是这个碧玺最衬人,金镶红宝的稍逊一筹。”
    程丹若:“……”她默默放下了袖子。
    两个丫鬟不说了,利索地摆早膳。
    今天吃的是清粥、荷包蛋和小菜,外带一碗热豆浆,加了小米和南瓜,稠稠甜甜的很好喝。
    用过早点,开始工作。
    程丹若的工作相当之多,为了理清思绪,她不得不铺开纸,罗列重点。
    药行、驿道、武学、抚恤。
    最简单的是抚恤,核心是筹集善款。
    慈善这种事,有钱人家都不介意做一做,不求飞黄腾达,买个平安也好。她从没想过失败,因为必定成功。
    当然了,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主办方,她打算在发抚恤金的时候,让出钱最多的几户人家派代表出席。
    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做,出席当花瓶就行了,见证一下钱的去处,顺便给一个见谢玄英的机会。
    这么一想,有丈夫真不错,可以卖他。
    程丹若瞧了眼手腕上的碧玺,继续往下写。
    武学和抚恤息息相关,一者是死,一者是伤,都需要安顿。卫学是个好去处,若整顿干净,也能治一治卫所糜烂的根子。
    但办学校有三大难处:老师、学生、经费。
    老师好说,伤残士卒可以,本地的武官也可以,学生就是军户子弟,就是缺钱。
    学生可以自己带饭,但笔墨纸砚,刀枪棍棒,老师的束脩,都得花钱啊。
    卫所的钱来源于军屯,可要开拓屯田,就会变成赶苗拓业,又本末倒置了。
    程丹若倒是愿意让药行入股,但药行才起步,还属于亏本阶段,没那么多钱砸下去办学,必须引入资金。
    让豪族大户出钱,培养军户子弟,守卫地方安宁,就是必然选择。
    当然,就像她之前说的,为防止地方势力抱团,必须错开资助,只给钱,不能笼络人心。
    这样就是药行出一点,大户出一点,卫所出一点。
    程丹若画了三个圈,在卫所上写了个“谢”字。
    假如地方卫所能姓谢就好了。她思忖着,又看了眼碧玺。
    晚上再商量吧。
    剩下的驿道和药行都已经在进行中,只是需要一些调整:春耕在即,无论汉苗都以农耕为主,驿道的开辟交给了俘虏营。
    人手不缺真的太好了,但是得管他们的饭。
    程丹若实在没钱了,打算承包给当地,不管是野菜窝头,多少得管点。
    希望皇帝看在谢玄英打胜仗的份上,多赏点钱。
    好缺钱啊。
    不然,把驿站承包出去吧。
    她不想收过路费,但私营的旅店也不是不行,卖个五十年的营业权,东拼西凑的指不定就够了。
    药行……不说了,亲生的,砸锅卖铁都得开下去。
    程丹若扔掉笔,开始在屋里转圈。
    药行还是得挣钱才行,这个赚了钱,才有银子补贴其他,但药材不是种下去就能收获,怎么都得等上几年。
    什么药能现在就立马生钱呢?
    大蒜素?
    种大蒜也得时间。
    青霉素?
    嗯……
    青霉素这种神药,只能手工制作,无法量产,卖贵一点儿,也很合理吧?问题是药物没法长期保存,运输也是难题。
    不然,让病人到贵阳治?反正要卖药换钱,对准的就是有钱人家了。
    青霉素的适应症很多。
    创后感染,嗯,富贵人家得这病的概率不高,先过。
    炭疽,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多半也很少。
    猩红热,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回归热,同不常见。
    白喉,小儿为主,中医能治。
    产褥热,诊断不便,发病率高,但是很少能确诊,求医者必定很少。
    程丹若额外拿过一张纸,把产褥热三个字写上,提醒自己别忘了再写一本妇产科的医书。
    还有就是肺炎、扁桃体炎什么的,发病了多半是找中医治。
    筛选一番后,留下的选择就寥寥无几。
    必须是患病后症状明显,容易确诊(确诊才方便家属求医问药),病症不重,患者有可能被送至就医,且疗效明显,对生活有重大改善。
    那就是丹毒和梅毒。
    丹毒指的是皮肤突然大片发红,常发生于面部,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女性。
    中医认为是热毒,“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可能恶化成败血症。
    但这病……不多见吧。
    梅毒就不用说了,问题是这病目前只在沿海流传,且难以诊断,得病的人估计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病。
    四舍五入,等于没什么用。
    程丹若分析了一通,不可置信:青霉素在古代不能发家致富?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她又把草稿纸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
    不然,还是创后感染吧。
    直接军用得了。
    但青霉素的制备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很难,一旦军用,方法肯定外流,这倒没什么,就怕有人半懂不懂的操作,搞出展青霉素,这可是会死人的。
    就算只是青霉素,又能否确保患者一定能做上皮试?
    要是过敏了,该如何及时救治?
    程丹若想用,却不太敢用。
    唉,没想到发明和普及之间,还隔了个马里亚纳海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