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推小车上大工(周末愉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然后上面用木头、塑料布、茅草搭建起一个棚子遮风避雨,这就是窝棚子了。
    命令下达,各连队、各班排组的干部们开始规划区域进行选择。
    他们穿过黑松林去后面盐碱地里挖地窝子,这样,沉寂安静的黑松林一下子变得地动山摇起来。
    树上还有打窝住下的海鸟,荒草洼里则有野兔子,它们受到惊吓便迅速逃跑。
    林子里顿时响起欢呼声:“有兔子!”
    “抓了它抓了它,晚上加餐!”
    “快快快,这是兔子洞绝对是兔子洞,堵住,熏兔子……”
    这时候营部里的干部举着大喇叭过来进行通知了:
    “同志们、同志们,不许在黑松林里开火!不许挖断松树的根系,都离开黑松林找空地挖窝棚子呀!违者罚款,到时候不要怪咱们组织上不讲人情!”
    “重复一遍……”
    干部们将通知传达下去,有些社员很不爽:“都是些活树又没死,干嘛不让在林子里开火?还能引起火灾烧了林子不成?”
    “还别说,这里面不光是活树,也有些树我看着死掉了……”
    “正好,那就砍了用来撑窝棚子吧……”
    “能行吗?组织上允许吗?”
    “枯树而已,有什么不允许的?还指望着老蚌生珠、枯木逢春啊?”
    听到这些讨论声,王东虎跃跃欲试:“王老师,这林子里有枯树,咱们也砍点木头过来吧?”
    王忆说道:“别找事,树根都不让碰,你觉得组织上会允许咱们砍树?”
    “行了,老老实实的,反正咱们不用木头撑窝棚子,来,找个避风的地方开始拉帐篷。”
    其实他挺愿意住窝棚子的。
    这东西新奇。
    窝棚子中的地窝子是从边疆建设兵团传回来的建筑模式,边疆地区干旱少雨,多是戈壁沙漠地区,这种地方往往缺少木材,所以就在地上挖地窝子来住。
    这种地窝子是在地面以下挖一米多深的坑,四周用土坯或砖块垒起来约半米的矮墙,屋顶放几根椽子,搭上树枝编的筏子,再用泥巴糊住,这样就能住人了。
    边疆的地窝子就跟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一样,挖出来后都是要常年住人的。
    外岛地区特别潮湿,没法挖地窝子进行常年住人,而且当地雨水也多,住地窝子的话下大雨很容易内涝。
    可是赶海工一共没几天,这时候盖房子肯定不行,拉帐篷也没那条件,于是工地上就发动社员们向边疆建设兵团的战士们学习,搭建地窝子暂住。
    地窝子有很多优点,比如冬暖夏凉、造价便宜、耗时短、还能抵御大风,这就很适合赶海工时候进行暂住了。
    当然,外岛地下很潮湿,不过挖地窝子的地方不在树林里面,挖出来后可以先在里面开火做晚饭。
    做晚饭要烧火,能把湿润的土地给烤干甚至最后留下碳灰还能保持热乎乎的温度。
    到时候铺上木板防火,再一层层铺设塑料布牛皮纸、干草、席子等等东西,这样住起来就比较舒服了。
    如果温度保持的好,晚上睡在地窝子里就跟睡暖炕一样。
    王忆这边想睡地窝子,他就让社员们挖一个坑,在旁边用木头、茅草和塑料布扎起个棚屋来。
    棚屋挪开,地窝子可以烧火做饭,棚屋挪过去,地窝子可以住人。
    有社员挖地窝子,有社员扎棚屋子,还有社员在他指挥下搭建起帐篷。
    这帐篷可不是户外玩所用的小帐篷,而是迷彩油布大帐篷,带窗户的。
    大帐篷所用材料是两层的,外面一层是迷彩涂银牛津布,里面是保温油布,两层布在一起可以防水也可以隔绝寒冷。
    它上面甚至有烟囱口,是可以生炉子的,所以王忆也带了火炉过来。
    另外帐篷整体支架是用钢管架设而成,地梁加固、满焊点链接,然后再配上一个个睡袋,绝对可以睡个好觉。
    十个人一个帐篷,总共四顶帐篷开始搭建。
    周围几个生产队的先被吸引,放下手里的活跑过来看稀罕:
    “嘿,帐篷,行啊,赖子,你们队里还准备了帐篷这样的好东西?”
    “天涯岛那边就是先进,这帐篷真好,又大又宽敞,这是军用帐篷吧?”
    “肯定的,你看上面还有绿花黄花呢……”
    “能不能进去看看啊?你们帐篷挤一挤,给我留个位子怎么样?”
    王东虎笑道:“你这个家伙想的怪美,就凭你不洗脚的习惯,还能让你进帐篷?这不是污染了我们帐篷?”
    帐篷骨架搭建起来后挂棚就很快了,一个一个的帐篷接连拔地而起。
    以至于团部过来送信的同志都找错地方了:“哟,你们营地指挥部弄的怪好咧,领导在哪里?”
    社员们听到他的话后哈哈笑,笑的是东倒西歪:“这不是营地的指挥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