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二章 欺骗组织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百七十一章
    二吴、屠基达和胡文海目不转睛的看着王小谟,等着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王小谟盘腿坐在席梦思床垫上,倒也不卖官司,干脆直接说道。
    “小胡同志要掌握51%的股份,要我说不仅是对他个人利益的一个保障,同样也是对整个熊猫国产化项目能够不受某些单位影响的保障。所以说,我们必须首先确立一个态度,那就是小胡同志掌握股权是好事,是个对国家有益的事情,绝不是中饱私囊薅国家的羊毛。”
    王小谟这话说出来,二吴和屠基达相视一番苦笑,不由点了点头。
    王小谟是电子系统的人,说话还真是不用太过顾忌,这话说的也就硬气了不少。
    三人心里都明白,王小谟说的是什么意思。
    熊猫国产化项目本身是个中央高层贯彻自己意志的产物,-14战斗机能否真正实现国产,国产有没有意义?国内装备-14是否合适?
    这些问题如果要走正规流程,先收集资料,然后开会专家讨论,研究影响,评价体系,考虑后勤和生产、维护,从作战定位到作战思想进行辩论,从成本和效费比,从设计思想到设计理论,从军队的角度,从军工的角度,从参谋部的全国一盘棋角度考虑……
    这些论证和调研,光是确定-14能否国产化恐怕就要走个一两年的程序。
    然后再有军工部门和航空部门、总参、总后、国防科工委这些部门,再讨论国产化是否有这个必要?仿制-14适合中国的需要吗?切合军队的体系吗?在有原装-14可以进口的情况下,追求国产有没有意义?
    这个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就更多了。不说别的。至少601就对熊猫国产化项目耿耿于怀-14的定位严重覆盖了歼八的功能。歼八的高空高速截击,也正是-14的拿手好戏。
    原本历史上是没有-14,所以八爷才成了唯一可以依靠的救星。
    601靠着歼八出了七个院士当然,这并不是说601邪恶轴心,靠关系用歼八刷政绩。歼八项目有关系的七位院士里,温俊峰和赵振业两位院士,都不是601所的人,一位是贵航649所的总师。另一位则是金属材料专家,只是成果正好在歼八战斗机上应用了而已。
    而601所的五位院士也是一样,依靠歼八战斗机这个项目平台,某方面的基础理论或者应用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了成为院士的资本。
    但为什么偏偏是在歼八项目上出了这么多的院士呢?原因很简单,除了歼八当年就没有别的项目了啊!
    可想而知,歼八项目里藏着多少关系和利益。
    熊猫对歼八造成的影响,航工部和601能不急吗!
    除此以外,中国战机始终走的是苏系路线,搞美系战斗机这又是动了多少人的奶酪?
    要从航工部手里抠出资源来搞熊猫,想想就觉得头疼。哪怕是最善于拉杆子的屠基达。面对这样辣手的局面不都是一筹莫展么。
    想也知道如果航工部或者601,甚至是已经拿下十号工程的611。谁会对熊猫的存在不耿耿于怀?
    十号或许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但研发路线是否会受到干扰?作为单发轻型三代机,要不要配合重型双发的熊猫形成战斗体系?
    这里面的变数太多了。
    如果让国资占了51%,这些体制内的分歧说不定还真是要生出不知道多少麻烦来。
    这样看来,在熊猫国产化项目中,哪怕只是发动机这一块,如果胡文海的私人资本超过51%,这反而是在给熊猫国产化保驾护航了。
    王小谟这话,不啻于是裸的打了航工部的脸,连带着算是体制内的二吴和屠基达脸上都有点发热。
    当然,如果航工部有脸的话。
    所以说,王小谟直言不讳,坦言胡文海掌握股权是件好事,剩下三人谁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只能是默认。
    见到自己的话取得共识,王小谟这才接着说道。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变通的方式。比如说挟洋自重。”
    “挟洋自重?”
    “对。”王小谟无视了三人异样的目光,坦荡的说道:“我们可以引入英国的罗罗公司,以中国市场为诱饵,拉着他们一起干。航发改燃气轮机这种事情,罗罗公司不会没有兴趣吧?”
    胡文海突然眼前一亮,不由为王小谟的眼光感到震惊。
    没错,罗罗公司根据t41航空发动机研发的间冷回热式s迷燃气轮机,正是1985年开始签订了研发合同的。
    罗罗1983年出品的s迷a燃气轮机,应用的是斯贝的技术。而1985年开始研发的s迷燃气轮机,则是根据改进后的t41发动机,研发的间冷回热式燃气轮机。
    且不说有人分担研发成本,以及由此敞开的中国市场大门。这个计划的关键一点,就在于胡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