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十四、指点江山大整军
郭荣先到潞州休息了几天,起程经过新郑县,拜谒嵩陵,嵩陵即周太祖郭威陵墓。郭荣俯伏哀泣,知道祭奠礼毕,才收泪站起来。军师王朴说:“陛下,祭奠嵩陵,也过于伤心了。”郭荣动容地说:“朕一心征服刘崇,未能送葬到此,实在对先帝有些负恩,今来祭奠,怎不觉痛心呢?唉,冯老太师他人呢,怎地不来跟朕相见?”
军师王朴回复道:“老相国已经病故。”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本奏章,说道:“这是他临终之前,拟下这本奏章,叫太常卿田敏委托臣呈交陛下。”郭荣接过来展开观看,只见上面写道:“老臣冯道今已七十有三,自古圣人不过于此,老臣自知天命,恐欲老迈将终。自大唐庄宗即位,老臣遂为国之宰相,从政五朝,历侍四姓十君。饱尝百姓征役之苦,却未见四海一统之时,令老臣遗憾此生。观我大周天下民富殷实,兵强马壮,又兼陛下有唐尧之德,虞舜之功,念江山以忘寝,想生灵而劳神,实乃千古圣主,有道明君,令臣倾心佩服,日后定能一通四海。而今遵照陛下差遣,已将先帝葬于嵩陵,老臣自感不能再理朝政,愿随先帝一同驾鹤西去,君臣为伴。大周上柱国太师、尚书令冯道乞伏呈上。”
郭荣看了,嗟叹不已。当下率领众将军去冯道坟冢祭拜。但是大凡有节操的人都对他持批评甚至鞭挞的态度,说他是最没有脊梁骨的无耻文人。也有不少的实用主义者大肆吹捧他,吹捧他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他在乱世当中,始终能够位列三公,冯道不倒翁的奇迹便成了这些人热烈崇拜的偶像。
回到京城汴梁,郭荣在殿中诏令魏仁浦、王朴等十一人,商议给冯道追封谥号。司徒窦贞固说:“老相国为人处世机动灵活,实乃人中典范,应该给他美谥呀。”度支员外郎王著说:“我却认为他没有贞操,国家危难之时,他考虑的全是个人的荣华富贵,至于天下百姓的痛苦跟他一点都没有关系。说他这种人是典范,今后不知有多少奸佞小人崇拜他的。我认为应该给他恶谥,比如谬丑、灵黠之类的谥号。”
户部尚书李涛拍着手说:“王郎你说得激烈了。谈老相国历经四朝十个皇帝,始终是宰相的位子,确实是趋炎附势,变化多端。作为一个名声大的人,最好还是给他个中性的谥号,左右都说得过去。”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景范说:“他侍奉的不止十个皇帝,实际上是十二个皇帝。”李涛问哪十二个皇帝,景范答道:“冯道侍奉的第一个皇帝是桀燕刘守光,随后是唐庄宗李存勖、唐明宗李嗣源、唐闵帝李从厚、唐末帝李从珂、辽太宗耶律德光、晋高祖石敬瑭、晋出帝石重贵、汉高祖刘知远、汉隐帝刘承祐、周太祖和当今皇上。你数数看,不是十二个皇帝吗?可以说他变脸比翻书都来得快,嘻嘻。”
范质说:“景宰相,你别这么说,冯老太师还比不上杨凝式杨相国,他经历了六朝十五帝,唐昭宗考中进士做官,以后经历过的皇帝是唐昭宗李晔、唐景宗李柷、梁太祖朱温、梁废帝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贞,以后是唐庄宗直到当今皇上。唉呀,他们两人也都是在显德元年这一年里逝世的。”
景范摆着手说:“谈年纪,杨相国活了八十二岁,比冯老太师大九岁,虽然经历过的朝代和皇上比冯老太师多,但他有两点不如冯老太师:一是官职小,七品、六品这些小官相对乱世年代里比大官要来得保险些,对全局影响也不怎么大;二是杨相国遇到情况不妙就装疯卖傻,如此一来,他做官就断断续续。基于这两点,他还是不能跟冯老太师相比。”
检校太保、枢密使魏仁浦说:“老相国虽说睿智,但起码的道德底线越过,那就是苟活于世的变节者呀。人家杨凝式自知越不过去就装疯卖傻,说起来应该比他多少都能算有节操。”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范质赞叹说:“冯老相国少年时以孝顺谨慎闻名,唐庄宗时代开始尊贵显赫,从此历朝官不离将军、宰相、三公、三师的职位,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别人无法猜测他的喜怒哀乐,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世沉浮,左右逢源,曾作《长乐老叙》,自述历朝荣誉礼遇的情况,当时的人都用有德行、度量来推重他。总的来说,他德行深厚精研古道,才器雄伟度量宏大,虽然朝代变迁,人们也没有闲言,像大山屹立,不可转动!”
东京留守兼侍中郑仁诲说:“我看了他的《权经》、《荣枯鉴》,佩服他的才智,确实高于世人。之所以每个刚登台的皇帝都重用他,是因为他有三个招法。一遇到新主出现,他总是第一个去报到,而且带着一班文武大臣去迎驾;二他有一个绝活,这就是向新皇上献上葵花宝典《贞观纪要》,这是他的手抄本,管你看不看,总归有益无害;三不管皇上办什么事,问到他,他总说吾主英明,从不持反对意见。关于这一点,当今皇上要去亲征北汉刘崇,不知他怎地横加阻拦,也许他吃错了什么药。嗨嗨。”
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