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此后又委派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与彰信节度使韩通带领士兵,征发民夫疏通深州和冀州之间的葫芦河。并在李晏口夹胡卢河修建城垒,派重兵戍守。又派德州刺史张藏英召募边境骁勇之民组成一支精悍的边军,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边民得以安居乐业。
宰相、端明殿大学士、中书侍郎王溥奏道:“陛下,臣代百官上表,请以九月二十四诞圣日为‘天清节’,万望批准,以晓谕天下。”郭荣简短地说了两个字:“准奏。”
郭荣下诏说最近要亲自到校场检阅禁军,这一下,京师禁军的六军十二卫的指挥使们便忙碌了起来,急急忙忙各自对所部兵士加以整顿和训练,高度谨慎小心,生怕发生闪失,要遭到严厉惩罚。
到了规定检阅的那一天,天刚黎明,禁军各部纷纷奔赴校场,队列整齐,等候皇上来检阅。只见旌旗招展,声威大大不同于以往。
太阳冉冉升起,整个校场洒满了阳光,郭荣戎装佩剑,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登上讲武台。检阅指挥使张永德宣布检阅开始,只见一队队马军、步军列队从讲武台前经过,军容还算整齐。全部人马走了一个时辰才检阅完毕。
郭荣随即宣布,从十二卫中各抽出一个小队,考校共分骑术、射箭、刀法、枪法、角力几项。这一下,却看得郭荣满面寒霜,脸色越来越沉重,就是那些指挥使们也心中直打鼓,面带羞惭。
原来从唐代一来,各地藩镇为了扩大自己的割据势力,尽量以丰厚待遇招募兵员,网罗了各地大批青壮年和会武术的壮士,因此,中央禁军所招收的军士,大都是京师一带的地痞无赖和富家子弟,还有不少靠关系来吃军粮的老弱人者。这些人平时养尊处优惯了,怎得肯刻苦训练?所以这次进行考校,便丑态百出了。
第一小队考校射箭,第一个人拉开半弓就射了出去,不曾到靶子就落了地。第二个人虽说射到靶子,也就是搭了个边子。第三个人却拉不开弓,叫他下劲,他咧了咧嘴,还是拉不开来。考校员黑着脸说:“别拉了,你下去吧。下一个!”这一个人倒好,弓是拉满了,可是箭射出去,却直往考校员身上射去,考校员吓得往地下一趴。他惊悸地说:“不是趴得快,真的要射中了我。”此后又有好多的人脱靶。单射箭这一项考校,这第一小队就得淘汰三分之二的人。
抽的第二小队,看上去就不行,年纪偏大的人不少。考校的项目是骑马奔跑。第一个人骑马奔跑起来,人的身子歪歪扭扭的,分明是很少骑马的缘故。第三个人骑上马,马奔跑起来,“扑通”一声,这人摔落马下,好一会儿才爬了起来。马还在校场上跑动着,考校员奔跑上去将马栓住。隔了两个人,就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叫他上马,他却跨不上去,身子瘫倒在地上。接着也是年纪大的,上马是上了去,马一跑动,他身子直歪,吓得死死勒住缰绳不让马跑。由此看来,单骑马这个最基本的项目,第二小队得淘汰一半的人。至于考校刀枪、武术,很少出现精良的军士。由这些人组成军队怎么会有很强的战斗力呢?要想凭这样的军队完成天下统一是根本不可能的。郭荣吼了声:“今日不要再考校了!”说罢,起驾回宫。
广雍撇了撇嘴说:“好在我是文官,要不然,就得上台献丑。这么穷折腾,还要不要人忠心地为他守江山?”赵匡义忧愁地说:“这么一考校,我带来的四五个邻居,看来一个都混不下去了。其中有个还是我的发小,比我大三岁,小时候老有病,在家里不能下田做活计。他找了我,我对他说,当兵好呀,吃穿不愁,打起仗来,你就扛扛旗子,发现不妙,你就先跑。唉呀,这些人眼下如若都来找我,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郭雀登基不久长,换上第二个皇帝,他却要整军,好多人的饭碗被他整掉了。”赵匡义接过口笑着说:“郭雀子不在了,但郭家登基还是不得久长。为什么要这样说的呢?柴荣他这个新皇帝整军得罪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要得罪十几万人,这十几万被他整下去的人必然有怨气,怨气全都发出来,他的龙椅子能经得住吗?以后,说不定要由我们赵家人来坐这龙椅子了。”
广雍一听,马上就向赵匡义低头拱手说道:“皇上英明,吾主万岁!”赵匡义打了他的手,说道:“广雍,你现在万万不能这样说了玩。如若有人晓得,那可要出大事了,咱俩的人头可就都要落地。”广雍嬉皮笑脸地说:“赵兄啊,我这是在你跟前演示一下的,以后绝对不会得再开这个玩笑。”
第二天,郭荣下旨,命令赵匡胤负责整顿禁军:通过挑选,精锐之士编成上军,此后勤加训练,以备充作今后作战的强力军;次一点的,则担任平时京师和地方的守卫、治安。那些淘汰下来的老弱病残的,一律遣散回家种田,都发遣散费。
赵匡胤接到圣旨,便调集各卫禁军,将士兵逐一审查,估计将被遣散的有上十万人,其中还有一些下级军官和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