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赵匡胤命士卒再骂姚凤,仍无人理会。骂到第三日,皇甫晖有些坐不住了,对姚凤说道:“赵匡胤欺人太甚,待我去为将军出气。”姚凤劝道:“何不让他骂上半年,只要据守清流关,即使赵匡胤生出翅膀也不能取胜。”皇甫晖以为有理,便依旧任其乱骂。
    赵匡胤在清流关下,已经等了半个月,却仍旧没有破敌之策。这晚,赵匡胤正与潘美、曹彬二人商议退敌对策,忽有中军官来报:“启禀将军,有一书生自称是将军胞弟,请求来见。”
    赵匡胤道:“莫非是匡义来这里,让他进帐。”中军官到帐外将那书生请入中军大帐,只见此人年纪将近二十岁,身高七尺有余,眉目清秀,举止儒雅,青袍绿带,白裤薄靴,此人便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赵匡义跟帐中将官一一致礼,对哥哥说道:“今日听说二哥在这里鏖战已有半月,小弟特地赶来投军。”
    赵匡胤心中倒是想给赵匡义一个军职,但这赵匡义是个读书人,不能和一班武将相比,便给他个掌书记文官,在曹彬手下任职。文弱书生说了声“谢兄长”,便上任去了。
    赵匡义陪着主将曹彬观察地形,沿着山脚登上高坡,只见远外山势险峻,很难进兵。曹彬叹道:“要想拔掉寿州这颗钉子,必须绕道从背面发起攻击。可是要越过清流关,这又是个难题。”赵匡义说:“将军,前边山坳处有个村落,去问问哪里的人,或许能有个小路可穿过清流关。”
    曹彬感到希望不大,但他让赵匡义前去探问,并不寄予希望。赵匡义就和随从两人策马来到那村落。他下马上前对着几位老农行礼,说道:“诸位老丈,我想请问你们可有小路穿过清流关?”
    一个留着花白胡须的老者打量了赵匡义一下,便说:“你是北军的人吗?”赵匡义见这些人都呈菜色,衣着褴褛,料想他们生活贫困,说道:“是的。我们是大周南征讨唐大军,不知你们欢迎不欢迎?”
    一个老农说:“我们怎不欢迎呀?唐朝皇帝可把咱们百姓害苦了,他手下有五鬼,专门和咱们老百姓作对,有时下乡来,任意抢劫,这还不算,种种苛捐杂税把咱百姓骨头都快榨干了。比如,他们为了吃喝就叫咱这山里百姓,每户在双月都要交上五只野鸡或野兔,或其他野味,哪一户不交,就要罚十倍的钱,还要抓去坐牢,年轻人去充军。你想咱们忙种地还忙不过来,还得给他们上山打野货,弄得咱山村十室九空。幸好赵学究说北军快来了,把唐军打跑,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今日果然看到你这位将军。”
    赵匡义听了,很同情地说:“你们放心,一旦赶走清流关唐军,我一定奏明皇上,免掉你们这里一切不合理的赋税。……唉,你们可晓得有小路能绕过清流关吗?”白胡老头说:“清流关自古一条路,别无其他路可走。”另一个老农见赵匡义有些颓丧,便说道:“也不一定没有,如去问一下赵学究,或许他有办法。”
    赵匡义来了兴致,问赵学究是什么人,老农说:“他是村里的教书先生,他晓得的事情可多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赵匡义问明路径,谢过老农们,便与随从一同上马,转过山脚,来到村西南角,只见一片青绿竹林围绕着三间茅屋,门外有个小池塘。
    他躬身上前叩门,屋里走出一个年近半百的人,头戴纶巾,一身儒服,飘然有出尘之气概。赵匡义躬身致礼道:“赵先生,本人是大周讨唐大军赵匡义,特来拜访,很想请教先生一个难题。”赵学究仰天大笑道:“老夫料知将军是为了清流关之事。自古清流关只有一条路,易守难攻,目前守关又是良将皇甫晖、姚凤二人。要想正面进攻断无取胜希望。只有从背面突然用兵,可以一举拿下这个清流关。”
    赵匡义说:“我赵匡义来此就是询问绕过清流关之路,不知先生肯不肯赐教?”赵学究说道:“将军不必忧愁,此关下有一个荒路,绕山背面而过,但尽头有一洞水,名叫西涧。这个西涧形势险恶,眼下已经到了春初,春水上涨。可以经荒径直达西涧,伐竹编成筏子,顺流直下。”
    赵匡义便邀他到场指点。赵匡胤见到赵学究,致礼道:“先生有何计策,尽可说来。”赵学究道:“我曾路过清流关一侧的滁山,从此山坡可望见清流关内。山间虽无路可通关内,却有一溪涧流淌入关内。可命有水性的士卒夜入关中。”
    “哦!”赵匡胤道,“若果真如此,今夜便取那清流关。”遂令曹彬在军选的八百个通水性的士卒跟随赵学究前往滁山溪涧,潜入关内;命潘美准备弓箭强弩,又找来许多爆竹,准备佯攻清流关。
    赵匡胤让高怀德和郑恩分别对战皇甫晖、姚凤。这一战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直到天色傍晚,才各自鸣金收兵,约好来日再战。
    当晚,赵匡胤吩咐高怀德、郑恩明日天明仍到关前叫阵,分别挑战皇甫晖、姚凤,另让张光翰、赵彦徽、高怀亮为他二人掠阵。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