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诺:一生至少完成一次“自我清算”??即公开检视自身或所属群体曾参与或受益于的历史遮蔽行为,并尽全力还原真相,无论代价几何。**
这份誓书被抄录九份,分别送往各大文明中心。其中一份,特意用篆书誊写,送至咸阳旧宫遗址,埋于当年焚书坑儒处的焦土之下。
据守陵老人称,当日黄昏,地下忽有火光一闪,似有竹简自燃,持续整整一夜,余烬结成五个字:
>**“对不起,后来人。”**
---
时光荏苒,百年倏忽。
续薪书院已发展为横跨三大洲的“真言联盟”,成员不限人类??聋哑人用手语编纂《无声纪》,盲人用触觉雕刻《暗纹志》,连年迈的猿猴也被训练识别符号,在岩壁上留下警示图像:**“莫信单一面孔的历史。”**
而那座东海孤岛,早已被世人尊称为“言屿”。每年春分,全球各地的记录者都会派代表前来,在灯塔下举行“接续仪式”:取出三十年前埋下的“辞旧录”陶罐,当场开封朗读。有些内容令人捧腹,有些使人垂泪,更多则是平淡琐碎的日子点滴。但正是这些平凡之声,构成了抵抗遗忘最坚固的堤坝。
某年春分,一只年迈的海鸟飞回岛上,爪中紧握一枚锈蚀的铜管。打开后,竟是阿禾年轻时写给昭萤的一封未寄出的信:
>“萤妹:
>
>若百年后仍有孩童捡起竹简问‘阿禾是谁’,请告诉他们:我不是智者,不是圣人,只是一个害怕被时间抹去的普通人。我写下所见,是因为若我不写,便无人知道那夜老人的眼泪有多烫;我坚持传述,是因为若我不说,那场大火就会真的吞噬一切。
>
>我们或许改变不了结局,但我们可以改变‘记住的方式’。
>
>??阿禾于东海风雨夜”
信纸泛黄,边缘已被海水侵蚀,但字迹仍清晰可辨。
当天夜里,新一代书院导师召集所有学生集会。她没有讲课,只是将这封信一字一句读完,然后问道:“你们觉得,阿禾怕的真是遗忘吗?”
许久,那个曾写下“我听见大海讲故事”的女孩??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妪??拄着拐杖站起来,声音沙哑却坚定:
“他不怕遗忘。他怕的是,当我们明明记得,却假装忘了。”
众人默然。
良久,一个小男孩举手:“老师,我们现在是不是也该写点什么?就像他们一样。”
这一次,有人笑了,有人哭了,更多人默默打开了随身的笔记本。
海风穿堂而过,吹动满屋纸页,如同万千翅膀同时张开。
而在遥远的星空之外,那句曾照亮中原的箴言,如今已被刻入月球背面的陨石坑,由反光材料勾勒而成,每逢地球夜晚,便悄然亮起:
>**“当所有人都是小说家,谎言便再无藏身之所。”**
潮水依旧每日拍打岸边,带来新的漂流瓶,带走旧的诉说。沙滩上的竹简不断出现,又被拾起。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蹲下身,读着那些斑驳的文字,然后转身跑回去,拿起笔。
故事从未结束。
它只是换了声音,换了语言,换了载体,继续流淌。
正如阿禾所愿。
正如真实所求。
正如大海,永远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