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最后一块拼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数学界有个很有名的段子,是用来调侃物理学家的,讲的是物理学家是如何运用实验证明“奇数都是素数的”。
    首先开始实验,1根据定义不用证明,3是素数,5是素数,7是素数,9是误差,11是素数,13是素数……
    ok,实验做的够多了,奇数都是素数,完美!
    然后,过几年更新了实验设备,终于能验证百位以上的数字,发现“实验误差”的统计学置信度终于超过了阈值,再也不能用实验误差去解释,于是又把这个理论打上补丁,重新定义百位数以上的物理。
    听起来,这似乎有点像相对论的进化史。
    但事实上,理论物理学的本质,就是这么一种欠缺数学美感的东西。
    750gev的特征峰所处在的位置,大概就类似于“奇数中的9”,当它重复出现多次,那它就是“迹象”,甚至是“发现”。可当它突然消失,那么它变成了误差。
    很遗憾的是,哪怕是升级之后的强子对撞机,所能做到的工作也只是类似于“检索百位数以下的奇数”而已。
    在会面的最后,弗兰克教授解散了课题组。
    而陆舟的收获,仅仅是两篇和弗兰克教授以及他的博士生共同署名的期刊论文。
    对于他来说,这绝对是个坏消息。
    不过,陆舟并没有打算就此放弃。
    即便弗兰克教授选择了放弃,他也会将这个课题继续下去。
    数学是上帝的语言,陆舟虽然不信上帝,但却相信数学是不会骗人的。
    他通过严谨的计算,预测到了特征峰的出现,虽然不知它因何故而消失,但他绝对不相信那里什么也不存在。
    否则,如何解释as和c探测器上同时出现的误差?
    仅仅是量子涨落而已?
    那同时这两个探测器观测到的涨落,未免也太大了点。
    原本打算在纽约玩两天的,但因为这件事情,陆舟也没了心情。
    当天下午,他便开车从纽约返回了普林斯顿。
    当他返回公寓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正好碰见了刚刚晚跑归来的莫丽娜。此时此刻,她正穿着一件黑色运动衣,金色的发梢被汗水湿润着,散发着和平时的端庄典雅截然不同的魅力。
    视线从陆舟的脸上扫过,似乎看出来些什么,莫丽娜用揶揄的口吻调侃道。
    “看得出来,你心情不是很好。”
    “是的。”
    莫丽娜眉毛挑了挑,笑容有些幸灾乐祸:“被甩了?”
    “算是吧。”
    陆舟敷衍地回答了一句,掏出钥匙开门,回去了自己的屋里。
    莫丽娜愣愣地看着他的背影,看着关上的门,过了好半天,才小声喃喃自语了句。
    “还真是被甩了……”
    ……
    挖掘750gev的特征峰需要强子对撞机,需要亮度更高的探测器,需要很多很多东西……
    他可以通过计算预测出特征峰的出现,但却无法通过单纯的计算证明某个粒子的存在。他所能做的仅仅是不断完善物理模型,然后等待cern验证他的理论。
    但遗憾的是,似乎大多数人都已经对750这个数字失去了信心。
    正如莫丽娜说的,他“被甩了”,物理将他抛在了一边。
    陆舟这会儿也没想到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在数学的怀抱中寻求安慰。
    至少,群构法的完善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步,或许这份暂时的沮丧能化作动力,帮他寻找到凑齐屠龙宝刀上的最后一块拼图。
    去浴室洗了个澡,陆舟早早便睡下了。
    第二天起了个早床,他重新打起了精神,带着从网上下载打印出来的讲义,去了数学系大楼。
    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所有建筑中,数学系的大楼是最高的建筑,同时也象征着数学系在这里的地位超凡脱俗。
    不过,来到这里的陆舟,听的并不是什么深奥的讲座,只不过是一堂面向本科生的初等数论。
    至于身为柯尔数论奖得主的他,为什么要坐在这里花时间去听这些基础的东西,盖因昨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时,突然回想起在金陵大学图书馆自习时,闲暇之余看过的一本书。
    那本书是杨振泞老先生的自传,其中有
    一整章,是关于一代大师费米的回忆。
    在他的自传中提到,费米曾劝告他不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待太久,因为那里就像修道院。
    而杨老先生本人,对费米最大的印象,便是他很喜欢与学生交流,不但热衷于讲课,甚至亲自组织讨论班,甚至因此带出过六个诺贝尔奖。
    并且,他不止一次提到,他的理想计划是退休以后到美国东部一个小的常春藤学院教物理,写一本书,其中包含物理学中所有的难点,而这些难点常常被诸如“众所周知”这样的词语掩盖过去。
    从薇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