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八八章 国相长史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封、考课之政,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
    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报皇帝御批,吏部听制授官;而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根据其身材、资历,才能、功劳、德行、言辞、书判诸方面的优劣予以“注批”,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
    当下封国授官便是走的“注批”程序。
    不过由于此次封国受援与正常选官员不同,且吏部尚书李孝恭地位尊崇、威望厚重,只需吏部选定人员,提请“注批”,门下侍中基本不可能予以驳回......
    令狐修己指了指送来的厚厚名册,道:“看见没有?这次封国授官几乎搅动了整个朝堂,所有人都想方设法往里头钻,你家若非陛下口谕,断无可能参与其中。”
    长孙润连声称是:“此番得陛下之宽宥,阖家上下感激涕零,也请令狐兄长多多关照,长孙氏没齿难忘。”
    令狐修己欣然颔首:“咱们两家同为关陇一脉,自当守望相助,彼此提携,定为你寻一个好官职。”
    虽然被李孝恭、杜正仪坑了一回,接了一个烫手山芋很容易办错事,可事已至此,更要卖给长孙家一个大大的人情。
    “实不相瞒,当下各处封国疆域未定,国主未定,只记录了铨选官员之名册,一切尚在未知之数......但你我关系不同,我便私下告知于你,魏王殿下前往倭国已经定下,你若愿意去往倭国,我可将你名字录入名册直接注
    批’,官职则定为......”
    令狐修己考虑一下,道:“......定为长史如何?”
    如今政事堂已经定下封国官制,除去国主之外,会由皇帝指派一位“国相”统领封国军政事务,“国相”之副手为“”,协助处理政务,另有署官为“长史”,主管文书、行政事务。
    “长史”之权势、地位,在封国之内不低于前十。
    对于长孙润的年纪,出身来说,已经算是“高配”……………
    长孙润不是没见识的,知道此等官职之重要,得之不易,忙感激道:“多谢兄长关照,此等情谊,长孙家上下不敢或忘!”
    他知道自己没什么分量,人家根本不在乎他感恩与否,所以时时刻刻将长孙家挂在嘴上,人情由长孙家来领受,他还上这份人情自然也由长孙家来偿还,而不是他长孙润。
    “孺子可教也!”
    令狐修己与长孙润一个辈分,但年岁相差太多,官职也高,自是有一份高高在上之优越,将对方视如子侄。
    虽然暂且不知陛下到底心意如何,但当下施恩于长孙家不仅能收获长孙家的人情,也会使得如今倾颓,衰弱的关陇门阀内部对他泛起好感,收割一波名望。
    既然陛下能准许长孙家子弟出仕,谁知明日会否彻底宽恕关陇门阀?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往西盘踞朝堂权倾天下的关陇门阀再是实力衰减,依旧是根深蒂固的庞然大物,一朝崛起,实力惊人。
    若是得到关陇门阀内部认可,进而获取更多支持,于仕途之上的裨益极大………………
    遂将书册翻到前边预留的一页,亲自执笔将长孙润之名字、籍贯、出身等等信息录于其上,而后放下毛笔、吹干墨渍,合上书册。
    笑着对长孙润道:“事情已经办妥,十二郎且回府等候消息,只待政事堂那边确认了封国诸般事务,名册便会送往门下省等待批复,十二郎便可动身前往魏王封国,绝无意外。”
    长孙润起身,一脸感动之色,作揖道:“素问兄长仁义,今日深感高义、受之有愧,此番雪中送炭之情谊贵比金玉,长孙家铭记五内、定有厚报。”
    令狐修己满意至极,笑着道:“你我两家渊源甚深,何分彼此?十二郎且先回去等着消息吧。’
    又叮嘱道:“此事虽然已经确认,但未免横生波折,出现意外,回去之后还是要低调一些。”
    “喏。”
    待到长孙润千恩万谢告辞离去,令狐修己则将名册捧着,来到李孝恭值房将事情一五一十禀报。
    “国相下属之长史?”
    李孝恭微微蹙眉,觉得这个官职过高,长孙润未必胜任,但旋即舒展眉梢,点点头:“既然交给你办,自然以你为主,就不必再询问本王意见了。”
    言罢,将茶杯推到一边,起身背着手走出值房,到门外坐上马车回家去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