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十七章 忌惮之心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身为领袖,自当顾全文官之利益,和军方如日方中,气势正盛,他总不能彻底断了安西军的粮辎重,以此来挟制军方吧?
    可任由军方势大,又会导致文官不满......
    堂堂中书令,如今之处境却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真的想彻底退下去,将这个烂摊子交给马周。
    但陛下既然不满,这话他自然不敢再说。
    便转换话题:“安西军接连在恒罗斯城,可散城取得大捷,接下来还要追亡逐北,意欲将所有入寇之大食军队追击歼灭,此举若是成功,固然可解西域之危,三十年内不复边境之忧,可战线长达万里之遥,所消耗之粮辎重
    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旦失败,这些都将打了水漂......以微臣之见,或应当告诫太尉、约束安西军,适可而止即可,无需承担如此之大的风险。”
    李承乾沉吟不语、犹豫不决。
    安西军连战连捷、追亡逐北,这自然是好事,身为大唐皇帝当然愿意见到“武勋昭彰”、“战功赫赫”,但刘之言也不无道理。
    为了支持这一次的西域之战,整个陇右,关中几乎所有的府库都被抽干,无以计数的粮、军械、辎重日夜不停的运往西域,无论最终之战果如何,关中,陇右都必须有十年之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如初。
    代价太过巨大。
    当然,这只是其一。
    其二,也正因他是大唐皇帝,所以不得不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安西军会否因为此次西域之战,在获取海量资源的情况之下,愈发变得势大难制、尾大不掉?
    帝国需要西域这个战略缓冲,却无法接受一支纵横西域、反过来对中枢产生威胁的强军。
    犹记得当初长孙无忌叛乱,房俊带领右屯卫、安西军数千里驰援长安,一路势如破竹,无可抵御之姿态。
    他当然相信房俊不会凭借安西军造他的反,可如今房俊明火执仗的对东宫表达效忠之意,安西军越是强大,东宫的班底便越是稳固,再加上朝中诸多文官也纷纷表示支持东宫……………
    做一个皇帝,最大的威胁从来都不是来自于外敌,而是内部。
    换言之,最能够威胁皇位的,唯有最为亲近之人。
    若是有朝一日东宫之羽翼渐丰,有军方班底,有官文支持,会否将他这个皇帝请入大明宫、恭迎“太上”之位?
    沉吟良久,李承乾缓缓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太尉远在西域,亲自指挥安西军作战,吾等坐镇长安不明前线形势,焉能横加干涉、指手划脚?”
    以房俊之权势、地位、声望,只要他决定对大食军队穷追猛打一路杀向大马士革,那么朝野上下无人可以命令其改弦更张。
    即便是他这个皇帝也不行。
    权臣,就是有这样的底气。
    刘伯顿时双眼一亮,忙道:“陛下圣明!统帅身处前线,对战局了如指掌,所做出决定自然不能任由后方干涉,否则一旦战事不利,那等责任谁能背负得起?但碎叶城距离大马士革万里之遥,沿途河流密布,沙漠处处,更
    有高山险隘、崇山峻岭,后勤补给实在是难如登天!安西军之补给加上沿途之消耗已然是天文数字,想要依靠陇右、关中、安西都护府予以输送,根本不可能!只能从其余各处调拨粮秣辎重,但唯恐时间上有所延误......”
    不让房俊追着大食军队打不可能,但粮辎重不是凭白变出来的,补给跟不上,如之奈何?
    有能耐你就“以战养战”,那么你打到天边也没人管你!
    李承乾点点头:“打仗打得就是国力,可再是强盛的帝国,国力也是有限的,难免力有未逮......但毕竟将士们征战在外,中书令还是要竭尽全力予以供应。”
    “陛下放心,微臣定然尽最大努力!”
    君臣心照不宣。
    刘心里又是欢喜,又是担忧。
    欢喜的是陛下对于房俊果然深有忌惮,担忧的则是这份忌惮未必是出自于房俊本身,而是攸关东宫归属。
    一旦陛下铁了心易储,他这个中书令又该站何立场,何去何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