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零四十三章 午间小叙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与此同时,另一组技术人员正在紧张调试即将参与演习的装备。一架银灰色涂装的新型战斗机静静停放在机库里,其流线型机身散发着冷冽的科技感。机翼下方悬挂着几个不起眼的小舱体,正是此次试验的核心??无人僚机的发射装置。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逐步完成,所有人的心绪也被拉向即将到来的挑战。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演习,更像是一场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探索之旅。
    ---
    演习当天,天空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然漂浮。一架架战机呼啸升空,划破长空留下一道道白色尾迹。
    按照预定计划,两架有人驾驶战斗机率先抵达目标区域上空,随即启动无人僚机投放程序。十个小型无人机如同蜂巢般弹射而出,在空气中迅速展开队形。
    地面上的指挥中心内,屏幕上的画面不断刷新。每个无人僚机的状态参数都被清晰显示出来,包括燃料剩余量、武器储备情况以及当前所处方位等。
    突然间,警报响起!敌方防空导弹阵地锁定了一架有人驾驶战斗机。千钧一发之际,无人僚机立即响应,其中六个个体组成干扰小组,快速切入来袭导弹轨迹前方,释放大量箔条和假目标,成功将其诱偏。
    与此同时,另外四个无人僚机则配合母机发起进攻。它们灵活穿梭于云层之间,精准命中敌方雷达站,彻底瘫痪了整个防御体系。
    然而,胜利并未持续太久。不久之后,新的威胁出现??一批敌方战斗机从侧翼偷袭而来。面对数量上的劣势,有人驾驶战斗机果断放弃正面交锋,转而依托无人僚机构建起立体防护网。
    激烈的空战就此爆发。无人僚机凭借出色的机动性和精准打击能力,在短时间内摧毁了多架敌机。但与此同时,自身损失也不小,只剩下三个还能继续战斗。
    关键时刻,飞行员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艺术。他冷静分析战场态势,引导残存的无人僚机集中火力攻击敌方指挥官座驾。最终,在一次精准协作下,敌方指挥官被迫弃机跳伞,标志着这场演习圆满结束。
    当所有参演人员返回基地时,迎接他们的不仅是欢呼与掌声,还有对未来无限可能性的憧憬。正如吴浩所说:“今天的成功只是开始,明天的战场属于那些敢于创新的人。”
    吴浩的话让气氛略微沉重起来。李卫国沉吟片刻,说道:“成本和技术门槛确实是问题,但技术发展总是从高端到普及的过程。当初的雷达也是一样,只有大型军舰才能装备,现在连单兵都能携带小型探测器。”
    罗凯点头附和:“而且我们不能只看初期投入,要算总账。如果能大幅提升生存率和作战效能,这笔投资就是值得的。关键是找到平衡点,把最核心的技术应用到最关键的地方。”
    吴浩重新调出一个简化版的系统架构图:“我正在研究分层部署方案。比如,将主动式电磁畸变场和动态自适应隐身涂层分开,前者可以单独用于高价值目标防护,后者则作为基础隐身增强模块推广到更多装备上。”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一架运输机正掠过天际。李卫国望着远去的飞机,若有所思地说:“说到关键位置,下个月的空军演习正好是个测试机会。我们可以选择几架战斗机进行试点改装,验证这套技术在空中的表现。”
    “这个想法不错,”罗凯兴奋地搓了搓手,“不过空中环境比海上复杂得多,尤其是高速飞行时产生的热辐射和气动效应,可能会对隐身效果造成干扰。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吴浩补充道:“我已经安排团队开发了一套全新的传感器阵列,能够实时监测机体表面温度分布和电磁波反射情况。结合量子计算模型,可以在毫秒级内调整隐身参数。”
    三人再次围拢在平板电脑前,屏幕上展现出一幅复杂的三维模拟图。一架隐形战机以超音速穿越云层,机身周围的空气被压缩成明亮的激波带,但这些激波却神奇地没有触发任何地面雷达报警。
    “这是最新的气动隐身算法吗?”李卫国惊叹道,“竟然能把激波的能量分散到如此程度!”
    “不仅如此,”吴浩指着屏幕上的一个小亮点,“我们还加入了微波吸收材料,在特定频段内进一步降低反射信号强度。即便敌方使用被动红外探测器,也很难捕捉到我们的踪迹。”
    罗凯皱眉问道:“但如果对方同时使用多部雷达交叉定位呢?我们的系统能否应对这种高强度探测?”
    吴浩切换到另一个界面,展示出一组密集排列的虚拟节点。“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分布式干扰网络。每架战机都会释放多个微型无人机,它们可以协同制造虚假目标,并根据主战机的位置动态调整布局,迷惑敌人视线。”
    李卫国思索片刻后提议:“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让这些无人机承担部分战斗任务?毕竟现代战争越来越强调体系对抗,单个平台的作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