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吴浩接过文件,目光扫过首页清晰的标注和分析,满意地点点头:“辛苦了。路上把这份资料发给技术团队,让他们再确认一遍数据。“他将咖啡一饮而尽,把杯子轻轻放在托盘上,迈步向门外走去。
走廊里,皮鞋与大...
演习结束后,会议室再次成为热烈讨论的中心。吴浩、李卫国和罗凯三人围坐在一张长桌旁,面前摊开着一份详尽的数据报告。这次演习的结果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数据来看,我们的无人僚机在对抗敌方防空系统时表现得非常出色。”吴浩指着屏幕上的图表说道,“尤其是在干扰导弹方面,六个个体组成的小组几乎做到了零失误。但当面对空中战机时,它们的生存能力就显得有些薄弱了。”
李卫国皱起眉头:“这确实是个问题。虽然我们成功瘫痪了敌方雷达站,但后续遭遇战斗机偷袭时,无人僚机的损失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如果是在真实战场上,这样的代价可能会导致整个任务失败。”
罗凯接过话头:“我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无人僚机的自主决策能力还不够完善。尽管我们已经引入了人工智能算法来优化资源调度,但在复杂多变的空战环境中,这些算法显然还需要更多实战数据的支持。”
吴浩点头表示认同:“没错。特别是在敌我双方高速交战的情况下,无人僚机之间的协同配合出现了明显的延迟。有时候,一个僚机会因为错误判断而偏离预定轨迹,从而影响整个编队的战术布局。”
为了更直观地分析问题,吴浩调出了一段演习中的录像片段。画面中,一架无人僚机试图拦截敌方战机发射的导弹,但由于计算偏差,最终未能命中目标。与此同时,另一架僚机因过于靠近母机而被波及,直接失去了作战能力。
“这段视频很好地说明了当前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感知精度不足,二是行动协调性差。”吴浩解释道,“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传感器的分辨率,并且加强量子通讯链路的稳定性,确保无人僚机能够实时共享战场信息。”
李卫国沉思片刻后提议:“除了硬件升级外,我觉得我们还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无人僚机的设计理念。现在它们的功能定位太过单一,要么负责干扰,要么参与攻击。如果我们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或许可以提高整体作战效率。”
罗凯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让无人僚机具备双重角色?比如说,在必要时既能充当诱饵吸引火力,又能迅速切换为攻击平台发起反击?”
“正是如此。”李卫国点点头,“这样一来,即使部分僚机被摧毁,剩下的个体也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而不是像这次演习一样,随着数量减少而逐渐失去战斗力。”
吴浩补充道:“这个想法很好,不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首先,我们需要开发一套更加智能的任务分配机制,根据战场环境动态调整每架僚机的角色;其次,必须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改造,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作战需求。”
接下来的几天里,研发团队围绕着这一新思路展开了紧张的工作。工程师们加班加点地修改设计图纸,程序员则忙着编写新的控制程序。经过反复测试与调整,一套全新的无人僚机原型终于诞生了。
新型无人僚机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灵活性和隐身性能,还新增了多种功能模块。例如,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切换成电子战模式,利用内置的干扰设备压制敌方通信系统;或者释放微型探测器,用于收集战场情报。此外,其搭载的武器系统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既包括传统的空对空导弹,也有针对地面目标的精确制导炸弹。
为了验证这些改进的实际效果,研发团队决定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模拟演练。这一次,他们邀请了来自陆军和海军的代表共同参与,旨在探索跨军种协作的可能性。
演练当天,天空阴云密布,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雷声。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参演人员的热情。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两架有人驾驶战斗机带领着二十架新型无人僚机腾空而起,朝着预设的目标区域飞去。
途中,他们遭遇了由计算机模拟生成的强大敌人防线。其中包括多个先进的防空导弹阵地、巡逻中的战斗机编队以及隐藏在山林间的移动雷达站。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无人僚机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适应能力。
一部分僚机迅速分散开来,通过释放干扰信号扰乱敌方雷达网络,同时投放假目标迷惑对方导弹系统。另一部分则紧密跟随母机,随时准备发起致命一击。值得注意的是,当某些僚机受到严重损伤无法继续执行任务时,其他个体能够立即填补空缺,保证整个编队的完整性不受破坏。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对抗,所有预定目标均被成功摧毁,而己方仅损失了五架无人僚机。这样的战绩令所有人感到振奋不已。
回到基地后,吴浩兴奋地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