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零八十章 不仅技术要变,作战理念也要转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未修改版】
    他的笔尖重重戳在屏幕上,“五年后技术成不成熟还两说,现在就大规模调整现役舰艇,风险太大!”
    角落里,一位来自海军院校的教授轻轻摇头:“作战理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饱和打击”到“精准一击,需要整个作战体系的配合。单舰减少导弹发射单元,却没有配套的侦察,指挥系统升级,反而会削弱整体战斗
    力。”他的话引发一阵低声附和,不少人开始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而且,”某军工企业的总工程师眉头紧锁,调出一张舰艇内部结构图,“现有驱逐舰的舱室承重结构根本没考虑过加装能源模块的重量。强行改装可能会影响舰艇的适航性和稳定性,这在高海况作战时,后果不堪设想。”他的
    话让众人的脸色愈发凝重,有人不自觉地凑近屏幕查看细节。
    海军方面的一位领导直接调出国际军备竞赛数据,然后冲着众人说道:“某国虽然在试验能量统筹技术,但人家的现役舰艇改装都是循序渐进的。咱们现在步子迈得太大,万一技术卡壳,不仅浪费资金,还可能在未来五年内
    出现战斗力真空期????这才是最要命的!”
    会议室里的空调出风口发出刺耳的嗡鸣,混着此起彼伏的争论声,像一团乱麻缠绕在每个人心头。投影屏幕上的舰艇结构图在顶灯照射下泛着冷光,某位专家的激光笔在拆除导弹发射单元的区域反复晃动,红光如同悬在众人
    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各位,先听我说。”吴浩的声音穿透凝滞的空气,他缓步走到大屏幕前,指尖在触控屏上划出一道弧线,原本冰冷的舰艇结构图瞬间被数据流覆盖。
    “我们做过276次兵棋推演,模拟在不同场景下拆除两座导弹发射单元的战力变化。”
    他调出一组动态图表,红蓝双方的虚拟舰队在三维空间中激烈交火,然后讲道:“当混合能源矩阵与舰载AI指挥系统联动时,单舰拦截效率提升68%,这意味着在同等威胁强度下,减少的导弹储备完全可以通过精准防御弥
    补。”
    老专家刘老的眉头依然紧锁:“理论数据是一回事,实战中电磁干扰、系统故障......”“这正是模块化设计的核心优势。”吴浩立刻调出模块拆解图,每个能源单元如同悬浮的立方体在空中旋转,“一旦某个模块遭受攻击或故
    障,智能算法会在300微秒内完成隔离,其他模块自动重组供能网络。去年陆上试验场模拟反舰导弹直击能源舱,系统在1.2秒内恢复了70%作战能力。”
    一位海军方面的领导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一丝质疑:“百亿投入换不确定的未来,这个风险......”“我们算过经济账。”
    吴浩调出成本对比曲线,传统舰艇动力系统的维护费用随年限呈陡峭上升趋势,而混合能源矩阵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在五年后开始低于前者,“更重要的是技术溢出效应。”
    他切换到民用领域示意图,“纳米陶瓷复合材料可以衍生出新型建筑隔热材料,智能能源调度算法能优化城市电网??这些副产物带来的经济效益,足以覆盖初期投入。”
    海军院校的一位教授轻轻摇头:“作战理念的转变......”
    “所以我们设计了渐进式改装方案。”
    吴浩调出分阶段升级路线图,“先在退役舰艇上进行全系统测试,验证可靠性后,再对现役驱逐舰进行局部改造。比如今年年底,我们计划在052D型兰州舰’上加装首个能源模块舱,只占用直升机库的闲置空间,不影响现有
    武器系统。”
    某军工企业总工程师突然开口:“舱室承重问题怎么解决?”吴浩调出舰艇结构应力分析图,关键部位的强化设计用金色线条勾勒:“我们采用了航天级的蜂窝状复合结构,在增加不到5%重量的前提下,将承重能力提升了3
    倍。而且每个能源模块都配备独立的磁悬浮减震装置,能有效缓冲高海况下的颠簸。”
    随着吴浩的讲解,会场气氛逐渐解冻。有人开始拿起笔记录关键数据,有人凑近屏幕仔细查看技术细节,后排年轻技术员们低声讨论的内容,也从担忧转为对技术实现的探讨。当吴浩展示出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微型超导储能
    装置实物照片时,甚至有几位老专家不自觉地起身靠近,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最后给大家看段视频。”吴浩调出一段模糊的海上试验画面,夜色中,一道刺目的激光划破长空,精准击中数公里外的靶标,“这是上周在南海的秘密测试,搭载了‘动态能源管家”的试验平台,实现了连续发射5次激光武器,
    每次间隔不超过2秒??这还只是初代原型机的性能。”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寂静,唯有投影仪的散热风扇在嗡嗡作响。首座领导若有所思地摩挲着茶杯,刘老呢则是盯着大屏幕上面的画面有些出身,而海军方面的领导呢,则是脸上露出了一些亢奋之色。显然吴浩的这一番解释,又
    让他们重新兴奋起来。
    会议室的气氛愈发热烈,众人眼中的热情却愈发炽热。李建明冲着众人说道:“我提议,把未来海军的发展比作一个生态系统。
    最核心的是作战能力,这是生存之本;往外一层是技术创新,这是发展之源;再往外是人才培养,这是动力之基;最外层是国际合作,这是开放之窗。只有当这个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健康运转,我们的海军才能真正实现
    从‘近海防御”到“深蓝海军”的跨越。”
    陈司长补充道:“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还要特别重视军民融合。就像今天讨论的能源模块,其技术成果完全可以转化为民用,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反过来,民用领域的创新也能为海军装备发展提供新思路。
    这种良性互动,将大大提升我们的综合竞争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