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大幕拉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忙开口想要解释,却不想一旁,有人过来。
    “玉指挥节哀”
    玉尹只得停下脚步看去,却是新任门下中书侍郎,黄潜善。
    这黄潜善年纪不大,甚至比玉尹还小几岁。汀州宁化人,也就是后世的福建宁化。
    此人是正经的科举出身,甚得赵桓信任。
    赵桓一登基,便除黄潜善为门下中书侍郎,可谓圣眷正隆。
    玉尹也是东宫一系,至少在许多人眼里,他就是太子赵桓的人。不过和黄潜善相比,确有天壤之别。只看这官职,便能看出端倪,玉尹错非受太子赵谌所喜,恐怕也不会有今日成就。
    黄潜善今天,是代表赵桓前来。
    在他身边。还有一个老人,看年岁大约在六十多的样子,须发灰白,身材魁梧高大。只是一身朴素布衣,看上去颇有些落魄,那脸庞上更透着几分疲惫,似是远道而来。
    乍一看,玉尹还以为这老人是黄潜善的管家。所以也没有太在意。
    “黄侍郎有心。”
    “呵呵,演山先生故去,实朝廷之损失。
    官家听说后,也是非常悲恸,本准备亲自前来,不想宫中琐事繁多,一时间脱不开身。”
    “叔祖若泉下有知,必万分感激。”
    “小乙莫如此拘谨,你我说起来也是同出于官家门下。虽说走的路不同,也需相互扶持才是。来来来,我为你介绍一下此人。巴州通判宗泽此官家特意从巴州调来,今日方至东京,过两日便要进宫面奏。听闻演山先生病逝,他特意要我带他前来。”
    玉尹,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宗泽?
    眼前这老人,居然就是宗泽?
    说实话,玉尹方才是真没有想到这老人的身份,一时间竟目瞪口呆。
    却见宗泽大步上前,一拱手唱了个肥诺。“宗泽天有六年同进士第,曾得燕山先生教诲,至今未能忘怀。本打算趁这次回京拜见,却不想……今日来前来,宗某有两件事。一来是拜祭演山先生。二来是向小乙你道谢,若非你在太子面前提及宗某,只怕此生也难有机会还京。”
    “啊?”
    玉尹目瞪口呆。
    我在太子面前提过你吗?
    我连赵桓的面都没有见过……
    不过,他马上醒悟过来,宗泽说的太子。恐怕不是赵桓,而是先前的皇太孙赵谌。
    赵桓登基之后,立刻便立赵谌为太子。
    所以在宗泽口中,太子指的便是赵谌……可问题是,玉尹实在想不起来,他何时在赵谌面前,提起过宗泽。
    但不管怎样,面对这一位铁骨铮铮的老将军,玉尹还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久闻宗汝霖大名,却不想今日有幸相见。”
    宗泽却没有气,沉声道:“我听人说,玉指挥有意开拔酸枣,抵御虏贼。
    泽恨不得能随玉指挥同行,奈何一时间却脱不开身……六哥、七哥”
    伴随着宗泽一声沉喝,就见他身后,转出两个少年,约二十上下,生的虎背熊腰,英武非凡。
    “此我小孙安六、安七……随我习武多年,虽不得说万夫不挡之勇,却也有些手段。
    我去不得酸枣,便让他二人随玉指挥同行,若得杀敌立功,也算是了却我心头憾事。六哥七哥,从今日开始,你们便在玉指挥帐下听令,若扫了我脸面,休来见我。”
    “谨遵阿翁教诲……宗安六(宗安七)拜见玉指挥。”
    什么叫做真心抗金?
    宗泽这才是表率……若先前的那番话,还有套的嫌疑,可是把自家两个孙儿送到玉尹帐下,则表现出宗泽的决心。玉尹也不由得心中赞叹,忙搀扶两个青年。
    “宗……”
    “玉指挥莫在套,便做全了老汉心愿。”
    宗泽说罢,躬身一揖到地。
    便是一旁的黄潜善,也是心中感动。
    说起黄潜善,在历史上也是个褒贬不一的人物。
    有人说他是议和派,有人骂他是投降派,但也有人赞他是主战派。
    说他是议和派投降派,盖因黄潜善和当时抗金名将张所,也就是张宪的父亲有矛盾,曾对张所进行打压。此外还有‘逐李纲’、‘杀欧阳沏(历史上与陈东率外面伏阙上书的太学生,后高宗即位,诛杀陈东与欧阳沏两人)’等罪名,却无甚证据。
    至少在宋史之中,黄潜善并未有什么‘权臣误国’之名。
    甚至在靖康二年,他奉召从广州前往河间府抗金,并积极响应高宗勤王,甚至为赵构南迁也做了大量庞杂工作,才使得高宗皇帝,得意顺利抵达杭州。黄潜善本人,固守扬州二十年,危夫人死难,家破人亡。其人为相一年又八个月,期间未曾派出一个和谈代表。在黄潜善为相之时。也是大宋抗金最为活跃的时期。
    乃至于黄潜善去职后,才有了苗博和刘正彦发动政变,史称苗刘之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