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前夕(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写了这样的话,还盖了他的大印。灾民中也有一些识字的人,将此事就宣扬出去。然后又拿出李威写的信,给大家看。看到没有,皇帝给你们做了担保。
    你们只有几条去路。第一条返回关中,我不阻拦,可我是不会提供给你们粮食回去的。这不是不救你们,让你们回去,是害了你们,害了朝廷。要么安屯在青海,挤一挤,顶多再收留一个五六万,七八万的百姓,是青海的极限了。要么去碎叶,我提供粮食,让你们支持到碎叶,并且大食发生了许多事,呼罗珊百姓在起义,导致呼罗珊总督两年多没有入侵河中地区。因此河中地区存储了许多粮食,你们不用担心。
    也没有欺骗,有消息灵通的人,已听到朝廷自关中发出了大批的货物,运向西域,第一批货物已经抵达河西走廊了。甚至从剑南调来货物,剑南到碎叶,必须经过青海,百姓也看到了。原来不知道原因,一对照,即便是百姓同样也能领会,是与河中诸国交换粮食的。
    要么你们留在青海慢慢熬。冬天就快到来了,青海有多冷,你们是知道的。青海就这么点大,而你们人数又那么多。我也没有能力,替你们所有人盖房屋,送棉被木炭,到时候你们饿死冻死,不能怨我。何去何从,你们自己解决。
    但还是有人听说关中粮价渐渐降下来,向关中返回。不过大多数人继续留在青海犹豫彷徨。黑齿常之使出第二招杀手锏,从灾民中选出一批嘴巴功夫好的,将这个传销传授下去。
    不敢耽搁下去了。
    青海正在收割,这个任务差不多完成。马上九月到来,到了九月半,该走的必须让他们全部走掉,否则到了十月半,想走都走不掉。
    关中这场劫难,是关中百姓的不幸,然而对唐朝未来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久后,西域出现了史上最壮观的中原人的迁移。
    ……
    青海移民是唐朝未来在西域的重要布局,与康大胡、安正噬、史义缚都没有半点关系。
    他们率着十名手下,从碎叶城出发,经俱兰城、怛逻斯、石国、康国到达安国都城沛肯(乌兹别克斯坦布拉哈)。再从沛肯城通向谋夫(又译木鹿,土库曼斯坦麦尔夫)。
    这是前波斯一座最重要的城池,也是呼罗珊通向河中各国的最重要的门户。在大食与唐朝的势力交接范围,一个是吐火罗的缚喝城,东通吐火罗,北通史国与康国。一个就是这个谋夫城。
    它的地理位置,成了李威察看的重点对象。
    谋夫城气候很极端,夏天时就象一个火盆一样,比碎叶温差至少高了十几度。到了冬天,却是很寒冷,与碎叶城温度一样的低。但时至九月,气候却十分宜人,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同样沙漠化开始了,也没有后世严重,它的周围遍布着一些小河流,这些小河流又造就了一个个绿洲。这使得谋夫地区,成为呼罗珊重要的粮食与畜牧业基地。
    三名校尉带着十名属下,在沛肯城,安国太后送来的二十几匹骆驼,以及一些货物,还有两名精通多种语言的死士,来到一片矮丘陵下,过了这片丘陵,再往南去不远就是谋夫城了。
    因为有河水滋湿,丘陵上长满了蓊葱的树木,看了看太阳,康大胡挥了一下手,让众人停下来。取出了几块腌肉,就地生了一堆火,用木棍将腌肉串了起来,放在火上烧烤。
    十五个人坐在石头上,康大胡又吩咐了一些注意事项后,这才草草吃了午餐。
    再次出发,越过了这片丘陵,到达姆望河,是一条在地图上也很难找到的小河,河水浅,里面布满了砾石,但河水清澈,河岸上长满了茂盛的牧草,再远处就是一片片庄稼地,但已经收割了,只剩下一片无限的空旷。牧草也半青半黄,时不时能看到牧民在赶着牛羊放牧。
    拍了拍马,冲下了小河。马与骆驼溅起一道道细碎的水花,以及清脆的响声,上了岸。一会儿就来到了城门口前,城门口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还有十几个大食士兵在凶狠的检查。十几个人也排进了进城的大队里面,不一会儿轮到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交纳了一笔不菲的进城税,或者其他的商税,反正安国死士与大食兵在交谈,康大胡子一句也听不懂。谈完了,士兵又凶狠地打开他们骆驼上的行李,乱七八糟的查了一通后,手一挥,居然轻松地放他们进城了。
    这是特殊背景造成的。
    萨勒姆打仗行,呼罗珊与塞斯坦的义军让他打得半点脾气都没有了,然而却没有想到唐朝突然转变以前的政策,会打呼罗珊的主意。另外,泥涅师发起的光复波斯,反对大食的运动,也使他分了心。
    李威对泥涅师评价还是庸才。大食人是占领了全部波斯,但只是占领,许多地方依然是真空地带,比如塞斯坦,活动着数支强大的义军,大食人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勉强地将这数股义军镇压下去。呼罗珊虽然不及塞斯坦,然而百姓对大食人的统治,同样心中十分反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