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烟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与崔知温并为中书令。这是几年来,首次对各个宰辅的调动。但矛头不是对着李威的,而对着裴行俭的。
    青海一战,力挽狂澜,最终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唐朝的方向发展。一征西突厥,兵不血刃。二征东突厥,黑山之战胜果辉煌。三征东突厥,更是神奇不可思议,连将士都很少出手实战。裴行俭已经取代刘仁轨,成为唐朝第一战神了。但这个战神对太后十分反感,又是李威的头号心腹。因此,李治做了一个小小的调动。
    诏书下达,李威心中很是愤怒。
    这一来,裴炎成为了门下省首号长官不说,也成了政事堂头号宰相。中书省又让薛元超掌控,刘仁轨仅是左仆射,职虽高权却很轻。于是在东宫也颁发了一系列的制书。
    拨魏知古为礼部侍郎,韦思廉为太常寺少卿,姚元崇为给事中,西门翀为左补阙。又拨用法平和的徐有功为刑部司刑郎中,张柬之为雍州长史。以及其他十余人,皆是量才破格提拨。
    这是对李治调动宰辅的反击。
    这一番调动,让李治考虑到后果,没有再出现人事改动。
    但过了不久后,裴炎再次递上来一封奏报,是程务挺与张虔勖共同写来的。说是裴行俭贪墨他们俩人的功劳,阿史那伏念之降,是因为程务挺与张虔勖两军夹击,回纥南下合围,阿史那伏念窘迫,只好向裴行俭投降。与裴行俭什么计策半点关系都没有。
    书上,大哗。
    唐朝军队中上级贪墨下级功劳的事时有发生的。并且程务挺是裴行俭手下爱将,张虔勖不但是裴行俭手下重将,还是李威破格提拨上去的,助李威冲破了吐蕃合围,两番杀出生天的勇将。
    这二人上书,增加了可信度。不明白内情的人,开始产生许多议论。
    出了这档子事,本来替裴行俭拟大功的,也只好不拟了。但为了保全国家的脸面,与“遮丑“也没有派人查问此事。着程务挺与张虔勖总督北方各军,让裴行俭押解阿史那伏念与阿史那温博等五十几个叛首回京。
    ……
    这个变化让忠于李威一派的大臣始料未及的。
    魏元忠与狄仁杰联手进入东宫,见面就说道:“太后直奔军权啊。”
    架空了裴行俭,军中各将领又不知道详细的底细。为了保密,裴行俭又从来没有向他人说过具体的安排。再加上张虔勖的扇风点火,必然一大半人倒向程务挺与张虔勖。这与后世观念差不多,士兵多出自社会的底层,上层的不作为或者为富不仁,所以绝大部分底层的将士,也有些仇富心理。不一定要所有士兵倒戈,但通过程务挺与张虔勖之手,北方的军队大半就能归武则天遥控了。
    最可怕的,事情突然发作,在之前,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包括裴行俭在内。
    而且张虔勖的倒戈,让李威都无法作声,这可是他的嫡系将领。
    “魏卿、狄卿,我忽然明白母亲为什么要杀人了。”
    明知道程务挺与张虔勖是两名难得的将才,而国家象他们这样的将才越来越少了,然而李威这一刻,也生起了将此二人击杀的念头。
    “陛下,不能再坐以待……”
    魏元忠急切地说道。所以皇帝胸有成竹,是因为他在军方的影响,不能调动全国所有的军队,可许多军队将领能听从他的指挥。但经过一变后,程务挺再培养一两年,回京后,用他的心腹将京城的禁卫一换,自己再担任羽林军的将领,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了。
    “我自有分寸。”李威缓缓地说。
    对军事,狄仁杰与魏元忠不是很精通,刘仁轨受到排挤,此时心情不平静。只好等裴行俭回到京城再做商议。
    到了十月,裴行俭终于将一干人犯押到了京城。不管怎么说,李治还是很高兴的,眨眼之间,关外的暴乱又恢复了平静。于是将年号从永隆改成了开耀。这今年号的换改,也意味着他想重新再次封禅。只是事情过去没有多久,不好意思提出来。
    然后又接受裴炎的建议,认为突厥时叛时复,主要是朝廷示之以恩,没有示之以威,进谏将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博斩于东都,以示警告。裴行俭一听,大吃一惊,连说道:“浑浚争功,古今所耻,但恐杀降,无复来者。”
    浑浚争功指西晋伐吴,王浑与王浚攻打吴王孙皓,王浚英勇果断,从武昌顺流而下,一举收复吴都建康,次日,王浑才来得及渡江,反告王浚不受节制。司马炎偏袒女婿王浑,不责备王浑,只是赏赐了王浚做和事佬。于是二人皆不服,争功不止,为时人所讥。
    李威也才闻到此事,出东宫阻止,然而已经迟了,献上来五十四个血淋淋的人头。
    这次斩降后果很严重的。
    唐朝对突厥人的政策深入到突厥的民心,当初颉利做恶多端,都不斩,反而封官加爵,由此突厥多名有才能的将领附于唐朝。不是说很对,带来了一系列不好的负面影响。可政策已经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