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怒放的生命(八千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厚,能把铺陈学问和抒发性情很好地结合起来,纵横曲折,奔放恣肆,钱谦益在诗上用力尤勤,揣摩唐宋名家,转益多师,很善于学习,钱谦益的诗名列江左三大家之首,名不虚传——
    ……
    山中的日子过得极慢又极快,早起看晨岚舒卷,山中雾气在注目间不知不觉消散殆尽,晚看落日红霞,看着那云霞变在香炉峰上空变暗、变灰,好似一炉炭火在慢慢冷却,那暮色一点点降临、笼罩,夜风微凉,时光偷转,这就二十多天过去了——
    张岱四人都觉得这次天瓦庵读书受益极大,所以七月十四下山过盂兰盆气,七月十六又上天瓦庵,相约再作两轮文章,二十四日再下山准备去杭州——
    七月十八午后,张原在僧舍西窗下作策论,窗外槐竹的绿衬着日光映进来,扑面临头,受用一绿,绿得清凉,绿得剔透,笔尖下流淌出的一个个小楷字也作鲜碧色——
    张原在愉快清凉的心境中下笔如飞,申时末,作完五篇策论,看大兄张岱和祁虎子,还在作第三题,周墨农更慢,才开始作第二题——
    静极思动,张原收起纸笔道:“大兄,我上香炉峰顶看落日夕照去了。”
    张岱正专心作文,随口应了一声。
    张原喝了一碗凉茶,带了武陵出了天瓦庵,经螺丝路向香炉峰顶攀登,这螺丝山道有近千级石阶,山道一侧是悬崖峭壁,巉岩突兀,颇为险峻——
    螺丝路一绕,转到玉笥山东面的半月岩,槐竹掩映的天瓦庵黄墙黑瓦看不到了,在半月岩下方,大片大片的翠竹绵延往下铺展百余丈,一条山涧在竹林间忽隐忽现,斜阳映照,竹林滴翠,那山涧仿佛就是竹林翠色汇聚成的,再往下,松峡石麓,古木红叶,间有亭台楼阁,檐尖高出林皋——
    张原忽然对上香炉峰看落照失去了兴趣,对武陵道:“小武,我们到那竹林山涧去玩玩。”
    武陵一看,喜道:“那是王老爷家的避园——”看少爷没搭腔,心道:“少爷岂会不知道,少爷是想去看他的婴姿师妹了吧,不会这么巧,师妹也在那园子里吧?”
    武陵装作兴致勃勃道:“好,去山涧边玩玩,还可以游泳。”
    在武陵心里,对少爷与王婴姿小姐的《西厢记》还存着期望,王小姐十八岁了,就因为少爷的缘故而不肯谈婚论嫁,王小姐很痴情哪,不过怎么办呢,王小姐不是王微姑,棘手哇,不过先“西厢”一下似乎也不要紧吧——
    武陵跟在少爷身后,小心翼翼从螺丝道岔下,向竹林山涧方向走下去,没有路,山坡很陡,好在大大小小的竹子密集,两个人就象猿猴一般从上一株竹子扳到下一株竹子,一路吊着竹子往下,临到山涧边,山坡突然平缓下来,两个人手臂和脸颊都被竹梢扫出血痕,出了一身汗,互相看看,都是哈哈大笑,觉得很痛快。
    这片竹林就是前年春张原与王婴姿挖笋之处,竹子生长得很快,已无法分辨王婴姿扶竹大哭的那株竹子是哪一株了,春来未挖取的竹笋长成了一竿竿青翠可爱的小竹子。
    来到山涧边,回首朝香炉峰看,竹林翠梢之上,一轮红日早已落在了山峰之后,估摸着现在应该是酉时二刻自鸣钟五点半的样子——
    张原在山涧边捧水洗脸,忽道:“小武,我们游水去避园,再绕路回天瓦庵如何?”
    武陵道:“好极。”生长绍兴水乡,对水天生亲近,这山涧之水清澈见底,能小鱼在涧底石头间倏忽游动,让人很想到水里象鱼儿一般游动——
    张原摘了方巾、脱了襕衫和袜履,上身精赤,下身是及膝裈裤,回头看武陵,还是儿童游泳的习惯啊,脱得精光,不禁失笑——
    见少爷笑他,武陵又赶紧把短裈系上,学少爷的样子把衣服和袜履包在一起单手举着,淌入山涧——
    今年绍兴又有旱相,立夏以来只下过一场雨,这山涧也清浅,水才淹到膝盖,不过往下游走了十来丈,水就到胯部了,再走了数丈,水齐腰,整个身子干脆扑进水里,只把脑袋和举着衣履的左臂露出来,顺水向下面游去,准备到避园那处临溪的木阁上岸——
    山涧一折,那座山阁在望,且慢,阁边临水木台坐着的是谁?
    武陵眼尖,认出那就是王二小姐,心里大叫:“有缘,有缘,这王二小姐好似专在这里等我家少爷,对了,少爷该不会真是和王二小姐约好的吧,那我小武得知趣,要回避,好让少爷方便行事。”
    武陵便就近攀住一块岸石,止住身子,看着少爷手托衣履,好象送礼似的顺流而下游过去了——
    ……
    王婴姿与姐姐王静淑还有母亲和三个幼弟自上月二十五入伏,就一直在避园消暑,王婴姿每日读书、作文、吟诗、绘画、弈棋,还有,就是在山溪边垂钓,山涧从竹林双泉交汇潺潺而下,到了这水阁前水势平缓幽深,最深处超过了五尺,就有各类鱼儿藏身——
    黄昏,夕阳落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