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守城三》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怀着将死之心而来,在他心中以为,身为唐人,面对如此情势,奋勇而战乃是义不容辞之责,如今李光弼轻飘飘的抛出这么句话,唐离不仅没感到对方的善意,内心敏感倔强的他反有一种被人轻贱羞辱的感觉。
    “噢,兵马使大人此言何意?”,刚刚经历了平生第一次严酷的厮杀,休息过后唐离虽然调匀了呼吸,但心境毕竟难如平时那般宁静,处于如此心绪与环境中,他的话语中自然就多了几分攻击性,“守土御敌。    匹夫有责!某自为国而战,李将军此令未免太霸道些了吧?”。
    自小在军中长大,李光弼见惯了那些新兵蛋子在初历血战之后的种种异常行为,此时唐离地表现在他看来也属如此,加之这番话说的实在大对他的脾胃,是以心下也并不生气,只是身为一州主将。    在这样大庭广众之下被人以这样的语气抢白,也让他这个冷面将军有些下不来台。    “守土御敌,匹夫有责,说的好!只是恕我直言,郑公子若肯下城,只怕对守城贡献更大”。
    “你此言何意”,闻言,唐离霍然而起。
    “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    虽只有二十余人,但若调度得当,其战力不下一支弓弩小队!守城之要,弓弩为先,当此之时,这些人之宝贵就无需多言了”,李光弼以目光环视了唐光等人一眼后,转而向面色有些青的唐离道:“但若郑公子不肯下城。    你的这些‘家人’全为护卫你一人而忧心,其战力至多不过能挥出三成,如此,郑公子可明白了!”。
    言至此处,李光弼不等唐离说话,续又言道:“再者。    适才一战郑公子可谓风采尽现,其意义不仅是击退了一次进攻,更重要地是大挫了吐蕃人的士气。    否则,最后那脱赞朗日也不至于如此做派!”,话说到这里,李光弼地脸上也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意,“经由这些民夫之口,公子适才的英勇行为不出半日必能传遍凌州城内,世家子弟,投笔从戎。    且一战杀敌数十而己身毫无损。    这些于城头军士也便罢了,但对于凌州城中百姓而言。    却大有振奋人心之效。    此次守城之战吐蕃军势大而来,此城若想最终守住,仅凭这数千将士怕是不济的,其根基还在我凌州十余万百姓身上,时艰出英雄,也需要英雄,所以,就当下而言,公子的安危已非个人之事!下次再战,吐蕃人必定是欲先除你而后快,兵战凶危,公子如真有不测,则吐蕃士气大震而我方士气大沮,若果真如此,公子虽身死也已误国多矣!”。
    身为大唐中兴的两大名将之一,除了在识人上有同样的卓慧眼之外。    在战事上,与郭子仪带兵四下收疆复土不同,李光弼乃是以擅守见长,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期地那场“河阳之役”,其人更是以数千军士抵御敌人数万军士长达半月的轮番进攻而不失守,并最终策应援军反动大反攻,实堪称三千年王朝史上防守战的最经典战例之一,也正是这场战役,在军事上奠定了安史叛军不可逆转的败亡之局。    如今,李光弼的军事指挥虽然还不象后期那么成熟,但仅仅这一段话语已足可看出其非凡之处,毕竟对于同时代的将领而言,能如此重视百姓的力量,并主动利用“英雄”对敌我双方同时动心理战,这样的人还地确不多。
    初战之后,唐离虽不免有一段时间的心情紊乱,但毕竟不是不知理的,李光弼这番话虽然说不上客气,但唐离却不能不承认他说的实在是有道理,如此严峻的守城形势下,唐离又岂能拒绝,只是他口中虽然答应了,但心中还是着实郁郁,连带着脸色也就差无可差。
    见唐离心中明显不愿,但却能以大局为重而不执着于意气之争,其决断处干脆果决,加之此前的那些表现,年不及弱冠能做到如此,李光弼对这个突然而来地荥阳郑离简直是刮目相看了,再次细细打量了唐离一番后,心下一动的李光弼开言提议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我军虽是守城,但情不同则理同,只是如今刘使君抱恙在身,某城楼上下兼管着实也是分身乏术,若郑公子能襄佐使君大人料理好后勤细务,使守城不乏物用,其功之大却远胜在此间多杀几个蛮兵了”。    不知为何,李光弼在说到刘使君时眉头忍不住的微微皱起。
    不管平日如何,在骨子里而言唐离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国者,加上他如此的热血年纪,又处身于战阵上这样特殊的环境,听说能对守城有益,他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李光弼的提议。
    一一拍了拍唐光等人的臂膀,唐离带着仅剩地两个护卫及那个录事参军下城直往凌州府衙而来。
    走在路上。    唐离听那录事参军介绍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凌州刘使君竟还是个正牌子进士出身,当年过了吏部关试之后,放下去在江南东道由县丞到县令,随后再到一州副2地别驾倒也顺风顺水,只是做到别驾位置上后,官运就此到头了一般再难有寸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