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 第十二章 天才的敌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别而言,满桂比袁崇焕要高,但明朝的传统,是以文制武,所以在宁远,袁崇焕的地位要略高于满桂,高一点点。
    而据史料记载,满桂是个不苟言笑,却极其自负的人。加上他本人是从小兵干起,平时干的都是砍人头的营生(一个五十两),注重实践,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空谈理论,没打过仗的文官,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袁崇焕。
    但有趣的是,他和袁崇焕相处得还不错,并不是他比较大度,而是袁崇焕比较能忍。
    袁大人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很清楚,在辽东混的,大部分都是老兵油子,杀人放火的事情干惯了,在这些人看来,自己这种文化人兼新兵蛋子,是没有发言权的。
    所以他非常谦虚,非常能装孙子,还时常向老前辈们(如满桂)
    虚心请教,满桂们也心知肚明,知道他是孙承宗的人,得罪不起,都给他几分面子。总之,大家混得都还不错。
    满桂,袁崇焕的第四个帮助者,三年后的共经生死的战友,七年后置于死地的对手。
    或许你觉得人已经够多了,可是孙承宗似乎不怎么看,不久之后,他又送来了第五个人。
    这个人,是他从刑场上救下来的,他的名字叫赵率教。
    赵率教,陕西人,此人当官很早,万历中期就已经是参将了,履历平平,战功平平,资质平平,什么都平平。
    表现一般不说,后来还吃了官司,工作都没了。后来也拜杨镐先生的福,武将死得太多没人补,他就自告奋勇,去补了缺,在袁应泰的手下,混了个副总兵。
    可是他的运气很不好,刚去没多久,辽阳就丢了,袁应泰自杀,他跑了。
    情急之下,他投奔了王化贞,一年后,广宁失陷,王化贞跑了,他也跑了。
    再后来,王在晋来了,他又投奔了王在晋。
    由于几年之中,他到了好几个地方,到哪,哪就倒霉,且全无责任心,遇事就跑,遇麻烦就溜,至此,他终于成为了明军之中有口皆碑的典型人物——反面典型。
    对此,赵率教没有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
    然而不久后,赵率教突然找到了王在晋,主动提出了一个要求:
    “我愿戴罪立功,率军收复失地。”
    王在晋认为,自己一定是听错了,然而当他再次听到同样坚定的话时,他认定,赵率教同志可能是受了什么刺激。
    因为在当时,失地这个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明朝手中掌握的,只有山海关,往大了说,整个辽东都是失地,您要去收复哪里?
    赵率教回答:前屯。
    前屯,就在宁远附近,是明军的重要据点。
    在确定赵率教头脑清醒,没有寻死倾向之后,王在晋也说了实话:
    “收复实地固然是好,但眼下无余兵。”
    这就很实在了,我不是不想成全你,只是我也没法。
    然而赵率教的回答彻底出乎了王大人的意料:
    “无需派兵,我自己带人去即可。”
    老子是辽东经略,手下都没几号人,你还有私人武装?于是好奇的王在晋提出了问题:
    “你有多少人?”
    赵率教答:
    “三十八人。”
    王在晋彻底郁闷了,眼下大敌当前,努尔哈赤随时可能打过来,士气如此低落,平时能战斗的,也都躲了,这位平时特别能躲的,却突然站出来要战斗?
    这都啥时候了,你开什么玩笑?还嫌不够乱?
    于是一气之下,王在晋手一挥:你去吧!
    这是一句气话,可他万没想到,这哥们真去了。
    赵率教率领着他的家丁,三十八人,向前屯进发,去收复失地。
    这是一个有明显自杀迹象的举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赵率教疯了。
    但事实证明,赵先生没有疯,因为当他接近前屯,得知此地有敌军出现时,便停下了脚步。
    “前方已有敌军,不可继续前进,收复此地即可。”
    此地,就是他停下的地方,名叫中前所。
    中前所,地处宁远近郊,大致位于今天的辽宁省绥中县附近,赵率教在此扎营,就地召集难民,设置营地,挑选精壮充军,并组织屯田。
    王在晋得知了这个消息,却只是轻蔑地笑了笑,他认为,在那片遍布敌军的土地上,赵率教很快会故伎重演,丢掉一切再跑回来。
    几个月后,孙承宗来到了这个原本应该空无一人的据点,却看见了广阔的农田、房屋,以及手持武器、训练有素的士兵。
    在得知此前这里只有三十八人后,他找来了赵率教,问了他一个问题:
    “现在这里有多少人?”
    赵率教回答:
    “民六万有余,士兵上万人。”
    从三十八,到六万,面对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孙承宗十分激动,他老人家原本是坐着马车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