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 第七章 杀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比老百姓还多,且位居前线,都是袁督师说了算,让守就守,让撤就撤,不用讨论,不用测评。
    但在京城里,说话算数的人只有一个,且绝不会是袁崇焕。
    袁督师这辈子什么都懂,就是不懂政治,皇上坐在京城里,看着敌军跑来跑去,就在眼皮子底下转悠,觉都睡不好,把你叫来护驾,结果你也跑来跑去,就是不动手,把皇帝当猴耍,现在连招呼也没打,就突然冲到北京城下,到底想干什么?!
    洞悉这一切的人,只有孙承宗。
    所以谦虚的老师设置了那个无比保守,却也是唯一可行的计划。
    然而骄傲的学生拒绝了这个计划,他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老师。
    就在袁崇焕率军到达北京的那一天,孙承宗派出了使者。
    这位使者前往袁崇焕的军营,只说了一段话:皇上十分赏识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诚,但是你杀掉了毛文龙,现在又把军队驻扎在城外,很多人都怀疑你,希望你尽力为国效力,若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在史料上,这段话是使者说的,但很明显,这是一个老师,对他学生的最后告诫。
    孙承宗的判断一如既往,很准。
    袁崇焕到北京的那一天,是十一月十七日,很巧,他刚到不久,另一个人就到了——皇太极。
    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我曾查过当时的布阵方位,皇太极的军队在北城,而袁崇焕在南城的广渠门,虽说比较远,但你刚来,人家就到,实在太像带路的,要人民群众不怀疑你,实在很难。
    更重要的是,明朝有规定,边防军队,未经皇帝允许,不得驻扎于北京城下。但袁崇焕同志实在很有想法,谁都没请示,就到了南城。
    到这份上,如果还不怀疑袁崇焕,就不算正常了。
    京城里大多数人很正常,所以上到朝廷,下到卖菜的,全都认定,袁崇焕有问题。
    唯一不正常的,是崇祯。
    他没有骂袁崇焕,只是下令袁崇焕进城,他要亲自召见。
    召见的地点是平台,一年前,袁崇焕在这里,得到了一切。现在,他将在这里,失去一切。
    其实袁崇焕本人是有思想准备的,一年过去,寸土未复不说,还让皇太极打到了城下,实在有点说不过去,皇帝召见,大事不妙。
    如果是叛徒,是不会去的,然而他不是叛徒,所以他去了。
    跟他一起进去的,还有三个人,分别是总兵满桂、黑云龙、祖大寿。
    祖大寿是袁崇焕的心腹,而满桂跟袁崇焕有矛盾,黑云龙是他的部下。
    此前我曾一度纳闷,见袁崇焕,为什么要拉这三个人进去,后来才明白,其中大有奥妙。
    袁崇焕的政治感觉相当好,预感今天要挨整,所以进去时脱掉了官服,穿着布衣,戴黑帽子以示低调。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
    崇祯没有发火,没有训斥,只是做了一个动作:
    他解下了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到了袁崇焕的身上。
    袁督师目瞪口呆。
    一年多啥也没干,敌人都打到城下了,竟然还这么客气,实在太够意思了。
    在以往众多的史料中,对崇祯同志都有个统一的评价:急躁。
    然而这件事情充分证明,崇祯,是一个成熟、卓越的政治家。
    一年前开会,要钱给钱,要粮给粮,看谁顺眼就提谁(比如祖大寿),看谁不顺眼就换谁(比如满桂),无所谓,只要把活干好。
    一年了,寸土未复,干掉了牵制后金的毛文龙,皇太极来了,也不玩命打,跟他在城边兜圈子,严重违反治安规定,擅自带兵进驻城下,还是那句话,你到底想干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正常人,就要解决袁崇焕了。
    崇祯不是正常人,他是皇帝,一个有着非凡忍耐力,和政治判断的皇帝。
    以他的脾气,换在以往,早就把袁崇焕给剁了,现在情况紧急,必须装孙子。
    所以自打袁崇焕进来,他一直都很客气,除了脱衣服,就是说好话,你如何辛苦,如何忠心,我如何高兴等。
    其实千言万语就一句话:你的工作干得很不好,我很不高兴,但是现在不能收拾你。
    到这个份上,还能如此克制,实在难得,如果要给崇祯同志的表现打分的话,应该是十分。
    而袁崇焕同志之后的表现,应该是负分。
    说的事情没有做到,做的事情不应该做,又让皇帝大人吃那么多苦头,却得到了这样的嘉奖,袁崇焕受宠若惊。
    所谓受宠若惊,是受宠后自己吃惊,他接下来的举动,却让别人吃惊。
    在感谢皇帝大人的恩典后,袁崇焕开始了一场让无数人匪夷所思许多年的演说:
    他首先描述了敌情,按照他的说法,敌军异常强大,且倾尽全力,准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