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孔梅玉爱嫁金二官 黎金桂不认穷瘸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回孔梅玉爱嫁金二官黎金桂不认穷瘸婿
    诗曰:
    悠悠鱼雁别经时,瘦尽江郎两鬓丝。
    天上有星临薄命,人间无药治相思。
    空余旧恨歌桃叶,谁识新词唱柳枝。
    十二峰头多少梦,雨云翻覆负归期。
    话说孔、黎二寡妇,领着两个少女,从大觉寺听经回来,只见一个人远远在后随着,进得巷口,直看着一群妇女进门,才去了。你道是谁?原来听宣卷时,寺里游客香客有千余人来往,都看这些上庙的妇女们,有一个金挞懒的二公子,领着一起番汉,拿着气球弹弓,游街走马,看见这两个妇人领两个女子进庙来,有些颜色,紧紧跟了二三日不放,直等他出了寺门,使个伴当跟了去,看在那条街住,打探是甚样人家,要来说他做妾。当日这个伴当,直送到汴河桥边黎家住处,问了吴银匠,才知是两家寡妇,只有这女,还未曾许人。问得明白,回话去了,不题。
    到了次日,寡妇们起来,不免买米买柴,做些人家没完的针线。金桂姐愁眉泪眼,母子们记挂着这件不了的事,未免熬煎。只有孔家母女喜喜欢欢,梳头匀脸,坐在炕上看着梅玉纳绣一对鸳鸯护膝去卖。过不多会,吴银匠的老婆过来看他,说:“这两日大觉寺讲经宣卷,听得说女喇嘛姑姑演的佛法,我偏犯了心疼病,去不得。女儿要去,没人领着,只在家里使性子,整日没好气。”孔寡妇说了一遍,大家笑了,道:“这喇嘛姑子演法,险不克惨煞人,不当花花的。一个和尚搂着一个姑子,坐在禅床上,道是坐禅,要不着念这两句经,谁信是佛法!若是咱们,不知说出多少是非来了。”说毕,吴银匠婆子笑着过去了,只见街上常走百家门看病,单管做马泊六的老孙婆进来,拜了拜坐下,问道:“那一位是孔家奶奶,我来提亲做媒哩!”孔寡妇道:“只我姓孔,有甚么人家来提那个女儿?”老孙道:“就是炕上坐的这位姑娘!不知今年青春多少?从小儿有定亲也没有?”孔寡妇道:“这是我女儿,今年十七岁了,从幼许下千户营里王千户家,如今边上做官,一家都没了,才得个信儿。你来说媒,可不知是甚么人家,女婿多少年纪?保山说个明白,自然重重相谢。”老孙道:“说起来可不是小小的人家。还是姑娘福大,进了他家门,不消说绫罗缎匹,衣服满箱穿不了的,金珠首饰头面整日价拣好的插戴,怕你还戴不到头哩。只这个女婿也拣不出来,今年才二十四岁,花枝般白光的脸儿,就和个画生一样。不枉了郎才女貌,天生是一对儿,也是前世修因,怎么凑来。奶奶、姑娘尽你看了女婿才许他,俺做媒人的口,也不凭信,”说得孔寡妇喜了,道:“端的是那一个?俺如今没有他爹,不成人家,没有甚么陪送,也不敢多讨财礼,只拣个好女婿,完了我的心事,托赖着养我老,就勾了。端的是那一家?”老孙又笑道:“这汴京城数一数二的,横竖小主儿俺不敢来提。”说着话,黎寡妇也过这屋里来,坐在炕沿上,看梅玉纳绣,笑了笑道:“这来提亲的是那家,也要有造化的,才倩受起这个姑娘!”老孙道:“如今世界,不着个大大官儿,谁倩受得起。有了这样好女婿,管你一世吃穿不了。”说了半日,才说出来是金营左都督府金挞懒将军的二舍人金哈木儿,也是一个总兵官,还年小不曾袭职哩!孔寡妇听见说是金营里的将官,唬了一惊,道:“我的奶奶!俺只这一点女孩,没出三门四户,怎么敢送了营里将爷家去!我道是谁哩,听了半日,着我那里想去。”低着头,一声不言语了。孙媒又道:“孔奶奶,你说是北朝里将爷家,咱是中国的百姓不敢班配。
    你不知如今天下都属了金朝,还要南征,取了江南就是一统。这些将爷们那个不是与国同休、世世享富贵的!如今人拿着银子还要求进王爷官里去的,偏你女儿嫌他是外国人。
    那家都督府里不是中国的太太们,一个家穿得花蛾一般,头上的金辔子插满了,随你怎么打扮,盘着头也好,梳着鬓也好,如今这年小的太太们偏不喜的南妆,都学着打连垂盘平头,穿着小小红缎子靴儿,到地的蟒袍子,窄窄袖儿,十分中看。你老人家改不了老古把,有些板腔。这姑娘的姻缘要对着,千里姻缘如线牵,北也好,南也好,还找不出这个对来!”说得孔寡妇一声儿没言语。又问道:“这金二官人是娶过亲的,是头婚没娶的?既是二十四岁了,一定是娶后婚的了。俺这女儿也做不得后婚,怕三窝两块服事不下来,也是难的。”孙媒又道:“孔奶奶!你说得又不是了。只要夫妻两口儿结着缘法,那怕他是前婚后娶,谁是小,谁是大?还有那满屋的娘子们,偏是看上那一个中意,连那管家的太太还挨不上来,只和那偏房去过日子。说是做大做小,也只图个名声儿罢了。”只这两句话,才引到做妾的路上来,你道这媒人嘴儿巧也不巧。孔寡妇还不晓得来路,果然梅玉十分伶俐,接过话来道:“保山休要半吞半吐的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