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秦业:……唯本分二字而已。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官矜持,言语之间不谄媚,已然颇见风骨。
    秦业也在施杰的邀请下落座,心头未尝不为之异样。
    先前在工部被潘、卢二人挤兑时还不觉得自家女婿权势如何,此刻倒是深有体会。
    当然,也是秦业没往京营去。
    贾珩也不绕弯子,而是说道:“施大人,我岳丈在工部一晃也有近三十年了,于部务兢兢业业,从无纰漏,不贪不占,两袖清风,我都为之敬服。”
    施杰点了点头,笑道:“其实对老先生的名声,我也早有所闻,在工部多年勤勤恳恳,从一介书吏而升为一司郎中,可谓脚踏实地,我也是佩服的。”
    秦业忙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唯本分二字而已。”
    施杰笑了笑,赞道:“好一个本分二字。”
    顿了下,感慨道:“如工部潘卢二人知本分,也不会落得如今丢了身家性命的下场。”
    说着,转眸看向贾珩,低声道:“子钰所想,问题不大,只是单以我一人之力,恐怕还在两可之间,当然工部缺员,老先生原在工部任职,熟知部务,先前更在贪腐案中独善其身,也有一定优势。”
    有些话不用说透,举荐倒是举荐,但要达成所愿,仅靠他一人之力,似力有未逮。
    贾珩沉吟道:“我与文官所识不多,只能尽力谋之了。”
    他其实大抵算定了两个人,还有一个不确定。
    一个自然就是眼前的施杰,而另一个就是左都御史许庐。
    先前,潘卢二人排挤岳丈时,他就让岳丈前往都察院申诉,而当时接待自家岳丈的就是许德清。
    许庐如果坐视齐浙两党为工部人事争的乌烟瘴气,也就不是许德清了。
    而先前一事就给许庐留了影,他如果要整肃吏治,能上庸下,就不会不考虑到在工部多年,沉沦下吏的老丈人。
    这是他对许庐政治品行的赌注,但他不能直接寻许庐,一寻反而弄巧成拙,说不得没有举荐不说,还有可能被狙击。
    至于第三个人,更是可遇不可谋,甚至都不好去寻人问,否则也有挟恩图报的嫌疑。
    那就是工部尚书赵翼。
    如果这位曾经的阁臣讲究一些,应该会有所表示。
    在工部整顿部务,不会注意不到硕果仅存的营缮司郎中,至于都水清吏司郎中,其人是潘秉义的亲信,虽未涉皇陵贪腐案中,但难保不会在其他事上贪腐,想来不久之后就会被清理。
    另外就是天子,只要自家岳丈进入廷推名单,为天子所见,一定来问自己意见,只要问了他,基本就十拿九稳。
    施杰点了点头,叹道:“如是阁老在神京就好了,由他举荐,此事十拿九稳。”
    当然,他举荐也行,只能尽力为之,这同时也是楚党介入工部人事的机会。
    不管如何,经过京营整军一事,他所在的楚党和眼前这位少年勋贵已是事实上的盟友。
    甚至他的军机大臣之位,也是因其向圣上建言设军机处而得。
    其实这就是陈汉的政治格局,楚党与贾珩眼下就是半结盟的关系,只是因为时间尚短,未经过边关战事的配合和洗礼,再加上贾珩帝党的独立性,还没有到亲密无间的地步。
    贾珩道:“李阁老现在应到了北平,不过关山重重,于神京人事也鞭长莫及。”
    施杰眉头紧皱,忧心忡忡道:“也不知北平那边儿如何,唐宽、吴尧等北平将门,于蓟镇扎根多年,阁老只身前往……”
    唐宽是蓟镇总兵,吴尧则是山海关总兵,两位总兵,尤以唐宽拥兵最多,并事实上节制着山海关,二人都与杨国昌的齐党有着千丝万联的关系。
    贾珩沉吟片刻,道:“估计军情急递应在这几日,阁老想要筹建帅司,统合北方兵力,首先会慑服北平将门,既有朝廷旨意在身,大势煌煌,应不是问题。”
    依他估计,李瓒到北平的第一件事儿,应该就是拿下唐宽,槛送京师。
    此事对旁人来说可能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决心,但对一位担任兵部尚书的阁臣而言,如果做不到,才让人怀疑其魄力。
    施杰道:“那就静待佳音了。”
    两人说了会儿边事,施杰又与秦业交谈几句,见天色稍晚,贾珩也就出言告辞,与秦业一同上了马车。
    马车车厢之中,秦业看着一旁面有思索的石青衫少年,迟疑了下,说道:“子钰。”
    贾珩抬眸看向自家老丈人,心头也有些好笑,情知是被施杰方才一番话说的心头起了疑虑,但又不好意思问着自己。
    想了想,说道:“岳丈放心,只要进入廷推名单,天子定会问我意见,那时举荐不避亲,其实除施杰外,还有旁人能够支持岳丈。”
    “还有人?”
    贾珩道:“岳丈大人在工部兢兢业业,克勤克俭,没有人是瞎子,如是以往也就罢了,现在工部因恭陵弊案大小吏员清理一空,不让岳丈这本部之人升任,再从外间调人,也说不过去。”
    秦业闻言,思索了下,也觉得有理,心下稍定。
    秦业叹道:“其实当年刘部堂尚在时,颇有提携,但他后来于九年前过世了。”
    秦业从一小吏而为一司郎中,不可能一点儿政治资源没有,当初有一位姓刘的侍郎官,见秦业勤勉,就提拔到一司郎中。
    贾珩道:“那位刘部堂倒是一位正人,不知其可有子嗣尚在宦海沉浮?”
    如果可以,他试着照顾一下,也未尝不可,当然这等仕宦,诗书传家,或许有房师、同年照顾,说不得也不需他帮忙。
    “其有两子,长子仕途不顺,因疾致仕,回老家休养了,另有一子名为刘彦升,现在江南省藩司为右参议。”秦业叙道。
    贾珩记下这个名字,道:“有机会寻人问问。”
    右参议就是从四品,官职不高不低。
    翁婿二人说话间,返回宁国府,刚到大门,就听到仆人来报,韩珲已在花厅恭候了有一会儿。
    (.23xstxt./book/68498/68498837/759778104.html)
    .23xstxt.m.23xstxt.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