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鹿死谁手(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诚,就亲自布坛讲经。讲经刚刚开始,村外就发生了激烈的打斗声和喝骂声,小么急匆匆地跑过来,道:“大周军队来了。”
    来到村边的大周军队不过百骑,他们是潞州军的侦骑,自从刘继元率兵三万南下以来,早有大周细作潜回了潞州,每日潞州军都派出数队侦骑,不断地在边境处巡视,侦探敌人地行踪。
    艾家村位于山窝之中,平日里依靠着背后的小山遮挡着北风,潞州侦骑十分熟悉这一带的地形,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艾家村里来了一群礼弥教教众,从小山左侧穿行过来,他们刚要从村口进入艾家村,就遇到了礼弥教的守卫。
    礼弥教守卫此时已是惊弓之鸟。见到周军骑军到了艾家村口,一面阻击,一面派入去通知圣主。
    侦骑皆由各军中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在村口骤然遇袭,一名军士被大树下的长枪刺下马来,礼弥教众平时亦有大弩,可是这次匆忙南逃,弩弓全部丢在了总坛。为了阻止骑军入村,被迫用长枪和骑军交战。
    五名礼弥教守卫平举着手中长枪,站在村庄地入口处,虎视眈眈地盯着骑兵。
    大周侦骑虽然只有百人,可是排兵布阵极为章法,一名军官喊了几声音,四十多骑就绕过村口,向村后插去。剩余的骑兵就准备从村口进入。
    战马也感到了战斗地威胁,它们兴奋地喷着响鼻,脚掌敲打着地面,十几名骑兵飞快地取下弓箭,对准了几名长枪手。
    在总坛之役上。礼弥教众多武艺高强地大小护法,还没有短兵相接,就被北汉一排又一排的弓箭射成了刺猬,守卫们见大周军士又拿出来弓箭。便知大事不好。一名守卫便大吼一声,挺着长枪冲了过来,其余地守卫明白过来,若不主动进攻,只能是箭手的活靶子,他们也跟着大叫着冲了过来。
    五名礼弥教守卫还未接近骑兵队,十几枝箭就迎面而来,在这样短的距离里。守卫们根本无法完全躲开迅捷无比地铁箭,四人被射倒在地。
    只有一名武艺精纯的守卫用长枪挡开了铁箭,冲到了战马前面,他一枪刺入了一名弓箭手的腹中,正待抽枪,却发现弓箭手双手紧紧握住了枪杆,死不松手,他猛地一使力。把这名弓箭手从马上挑了起来。就在这一刹那。那名骑军军官跃马上前,手中长刀猛地劈了下来。礼弥教守卫还末收回长枪,只觉胳膊一麻,回首看时,自己的左胳膊已被斩断。
    左手从身体上分离出去,却仍然紧紧握着长枪。
    一枝铁箭飞来,插在了这名礼弥教守卫的胸口。
    当谷应天提着长剑越过信众之时,大周骑兵们已经冲到身前,众护法保护着谷应天穿过极窄的小巷,朝村外退去。
    刘总护法带着五位弟子守在巷口狭窄处,他们每人提着一块门板,用来挡住铁箭,并且在地上扔了一些胡桌和杂物,减缓骑兵的速度,这样一来,骑兵的优势不能发挥,数名慢慢靠近地骑兵接连被刘总护法格杀。
    众骑兵不敢走进狭窄的小巷子,对峙了片刻,一些骑兵然后绕过村口,准备迂回去追赶谷应天一行。
    等骑兵迂回过来之时,谷应天已经进入了村旁的一片大林子中,这片大林子连接着小山,骑兵刚入密林,又有数人被刘总护法刺入马下,“遇林莫入、穷寇莫追”是侦骑的两大原则,骑兵们见敌人历害,不敢再追,就只有眼看着这一群来历不明的汉子逃入了林中。
    骑兵回到村中,得知来者是礼弥教护法一级地重要人物,大惊之下,一面派人在小山沿途搜索,一面派人回去报信。
    礼弥教诸人常年受到官府围剿,进入山中就如鱼得水,等到骑兵引来大队步军之时,早已不见了踪影。
    就在边境烽烟四起之时,在大梁城内,仍然一派和平景象。
    杜刚、小武带着一名老者,整日混在茶馆、酒楼、勾栏、寺庙、道观等人群集中的地方。
    杜刚在显德六年初和孟殊的妹妹孟清结为夫妻,孟清现在已有了身孕,三年的帝都生活,洗去了杜刚脸上地征尘,他就如一名翩翩城中少年郎一样,穿着一件极为随意的“半臂”。
    大周服饰继续承了晚唐时期的风格,常穿的有襦、袄、衫、裙等品类。颇具特色的是“半臂”之服,“半臂”是一种上衣,又叫“半袖”,是有里子的夹外衣,对襟式样,袖子齐肘、身衣很短。
    半臂、短剑和黑头巾,是大梁城内游侠儿的标准打扮,不管走到大街小巷,总会遇到不少这样装束的年轻人。
    那一名老者却极为普通,把两只手笼在袖中,眼睛微闭着,面无表情地跟在杜刚身后,他就如水滴般融入到大梁城内,看过他地人绝对不会留下任何印象。
    三人从归云寺出来,坐在一个空空的茶舍里,茶舍全是旧木桌子,上面有一道道裂痕,看来桌子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来一杯白水茶”,杜刚走了半天,着实有些口干,坐上凳子就吩咐道。一位中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