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趣味所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舞台实践作为理论依据,进一步对于戏曲创作表演衍伸出个人见解。
    其戏曲理论批评主要见于《墨憨斋定本传奇》之序、评与眉批当中,此外《太霞新奏》评语和其他数篇序文亦可见戏曲见解相关论述。
    在批点各家剧作的优劣得失时,关目情节经常是他关注的焦点;他尤其重视贯穿每部剧作不可或缺的主要情节,例如《永团圆》总评,「〈挜婚〉、〈看录〉及〈书斋偶语〉三折,俱是本传大紧要关目。」第十九折〈登堂劝驾〉眉批中则言。
    「此折系新补,王晋登堂拜母及蔡生辞亲赴试,俱是通记大关节,必不可缺。」
    这里的「大紧要关目」、「大关节」皆指一剧之中最为关键的情节段落,冯氏一一点出,说明一剧之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主要情节线何在,主张每一出戏都应有足以连贯支撑所有细节的重点情节。
    除此之外眉批序言中亦多见对关目情节的安排妥贴与否与设计上的创意巧思之观察,并提出个人品评,如《酒家佣》第三十折〈卜肆奇逢〉评曰:「此出关目最妙。」
    三十四折〈恩67诏录孤〉:「此出情节妙。」
    《万事足》第二十八折〈高科进谏〉:「此套关目甚好,字字精神,演之令人起舞,切不可删削一字。」
    其评点时关目、情节二语穿插使用,实同指一事;评词固甚简单,如「好」、「妙」,然亦可据此知悉冯氏认为情节安排定需新奇且富有妙趣,方是佳作。
    剧本创作与批点工作外,冯梦龙亦着手更订删改其他传奇剧本,其在《双雄记‧序》提及:「搜戏曲中情节可观,而不甚奸律者,稍为窜正。」
    明言择戏重编的基本标准必须是「情节可观」者;改写的原则在于如何能突出原作中心主旨,删削多余枝节,以维护剧本的完整性,其言:「传奇妙处在有关系,非徒饬观。」
    因此各剧眉批上便特别点出必须删裁之处,如《风流梦》第十二折〈慈母祈福〉眉批:「原本石道姑见小姐请神发付,似碍杜老正气,今删。」
    又比如第十折〈李全起兵〉眉批:「本以前尚有金主谋遣李全一折,似烦,删之。」
    因此我们从这些评语中或可得知,冯氏删修更订新编戏曲时尤其强调情节犹忌繁芜多节的观点。
    冯氏亦提出关目情节必须贯穿衔接得紧密无痕的说法。
    《洒雪堂传奇总评》便言:「是记情节关锁,紧密无痕。」
    冯氏对于情节设计时上下接承关系注重要能妥切稳当、不着痕迹,如《邯郸梦总评》:「关目甚紧,吾无间然。」
    「贯穿」所重为情节整体相通连贯,「衔接」则着眼于局部之间的上下联系,都需缜密无破绽。
    关目情节必须避免窠臼,化腐成新的观点亦出现于冯梦龙的理论当中。《永团圆序》中便言:「……〈投江遇救〉近〈荆钗〉,〈都府挜婚〉近〈琵琶〉,而能脱落皮毛,掀翻窠臼,令观者耳目一新,舞蹈不已。」
    《梦磊记》第十七折〈中途换轿〉眉批提到:「关目新甚,令当场绝倒。」
    《酒家佣》第二十九折〈滕公许配〉:「此出微似落套。」
    都在强调关目情节必须新颖不落俗套,方能引人入胜的观点。
    从这些眉批评点之中,已可见到冯梦龙相当精采的关目情节理论,亦评亦论,将这些论点作为考验各本戏曲得失成败的依据。
    此外像是吕天成《曲品》一书除了是载录传奇作家略传和目录的最早作品外,亦是评论明代戏曲作家、作品的重要著作。
    这部书分二卷,上卷论作家,下卷评作品;卷下前言中引其舅祖孙矿所言:「凡南剧,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宫调、协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得热闹,第八要各角色派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持此时要以衡传奇,靡不当矣。」
    可以见得《曲品》一书无论是将嘉庆之前作品所分神妙能具四品或隆、万以后剧作所分九品,皆是以此十要项为品评标准的,「十得六者,便为玑璧;十得四五者,亦称翘楚;十得二三者,即非碔砆。具只眼者,试共评之。」
    十要项中,关目仅在在事要佳之后;孙氏与吕氏于此都表明了对于观赏戏剧所着重的元素,首先本事选取要为吸引人之题材,进一步如何将故事之情节段落安置衔接得恰到好处,使其在铺演之际尤能彰显戏剧的张力,这都与一部剧本能否成为佳剧的条件息息相关。
    于是在《曲品》书中多可见到涉乎关目情节的评论,如上之下品《绣襦》:「情节亦新。」
    此剧本事源于唐人传奇李娃传,然传奇本的《绣襦记》于情节发展多有创新之处,故评其「情节亦新」。
    其他如具品《龙泉》:「情节阔大,而局不紧,是道学先生口气。」
    评此剧情节格局过于宽阔广泛不够紧实的缺失;中之中品《双珠》:「情节极苦,串合最巧,观之惨然。」
    此为说明此剧情调悲苦,剧情贯串则接合巧妙。
    除此之外,有些品评虽未直言「关目」或「情节」之词,但其内容其实亦是属于情节所涵盖的范畴,如上之上品《还魂》:「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上之中品《祝发》:「布置安插,段段恰好。」《灌园》:「有风致而不蔓。」《浣纱》:「罗织富丽,局面甚大,第恨不能严谨。」
    中之下品《玉簪》:「词多清俊。第以女贞观而扮尼讲经,纰缪甚矣。」
    包括《双烈》:「传韩王事,英爽生色。但前段梁公之母作梗,近套,且无味,必当删之。」
    包括下之上品《合璧记》:「词亦佳,但欠脱套。」
    《还魂记》关目安排处处有巧妙,且充满新意;《祝发记》各段情节安排恰当合宜,《灌园记》具备风味韵致且无多余枝蔓情节。
    《浣纱记》华美富丽,唯情节不够严格紧实,偶有疏漏,甚为可惜。
    《玉簪》则是角色身份与情节设计的搭配上与真实不符,留有谬误之憾。
    《双烈》、《合璧》虽各有可观之处,亦难脱陈套之弊。
    除此之外利用悲喜场面相间穿插的方式来营造各式不同的戏剧情调与富于变化的戏剧节奏亦为吕天成评论戏曲情节时所关照到的层面,其评《琵琶》时有言:串插甚合局段,苦乐相错,具见体裁。
    剧情的设计安排与剧本原有的体制段落搭配得宜,之间苦乐场面交错穿插,此番布局除了使戏剧更富于张力之外,亦令观剧者情绪上随情节起伏变化,充分感受观赏戏剧的趣味所在。
    ……
    ……
    ……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