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
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
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
像是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
3.“禅茶一味”的意境。
这一点是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
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
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总之很高深就是了,一般人很难理解。
不过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茶联四幅——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苏东坡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
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招隐寺内。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
——洛阳古道一茶亭所书
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
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
——上饶陆羽泉联
茶诗四首——
题德玄上人院
杜荀鹤(唐)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与茶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灵一和尚(唐)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北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失题
陈继儒(明)
山中日日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
点来直是窥三味,心后能翻赋百篇。
欲笑当年醉乡子,一生虚掷杖头钱。
茶与中国文化发展
赵朴初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