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利弊得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内涵上有进一步的申论,然视其名称已可辨识皆为针对情节设计一事所做出的提示。
    所涉层面堪称广泛丰富,对于前人积累的论述观点有着精要而周到的继承与总结。
    还有如孔尚任在《桃花扇》的〈凡例〉与各出眉批中亦强调情节设计上应有起伏转折且脉络需连贯流畅不繁杂,无论是格局安排或结局设计都需具有新意不落俗套。
    以及李调元的《雨村曲话》则言:「作曲最忌出情理之外。」
    主张戏剧情节应当合情合理,勿生搬硬套。
    综观自元代以至清代古典戏曲论著中的情节相关理论可以发现,历代曲家论及情节创作概念或审美内涵在深度上或有深浅精粗之别,但在内容上则多可见类似的论点重复出现。
    这样的情形一方面反映着理论的发展实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奠基,再逐渐扩张延伸至更为精深成熟的境界。
    当然,另一方面相似内涵的论点反复出现其实也证明了该项艺术手法确为戏曲情节创作不可忽略之要事。
    要知道在长篇巨型的传奇剧本体制之下,剧作家尤其容易犯下枝节太多情节过于繁杂的过失,多数剧论家皆检视到了一般剧本这样的常见缺点而特别加以提点。
    因此详尽细密是要求剧情写作上应能交代妥切,叙说分明;连贯照应则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要求情节布局能发挥巧思,前有伏笔安排,后能相为呼应。
    此般安排除了能令观剧者充分了解剧情前后的来龙去脉,更能感受戏曲叙事的巧妙趣味所在。
    再则去除窠臼与新颖奇特二事亦是多为剧论家所关注,两种概念的内容有其重迭部分,跳除窠臼不落陈套正面说法便是要能在情节布局上发挥创意,设计新奇巧妙之情节;合情合理一项显然是对于「新颖奇特」这样的概念做出反省和修正,情节安排固然要力求变化追求新意,但是终究必须立足在合于人情世理与事物逻辑的基础上才得以说服人。
    并且我们若从剧论家角度来探究各曲家所阐述的情节理论,像是明代王骥德的《曲律》与清代李渔《闲情偶寄》不但是戏曲史上深获认同具代表性与深刻度的两部剧论,范围缩小至情节理论一项来观察,王骥德和李渔仍旧是明清两代对于戏曲情节作法提出最为周全深广论述的两位专著曲家。
    不过若我们就剧本品评著作来观察剧评家对于戏剧情节一事的掌握程度,则属冯梦龙与祁彪佳二者在评论剧本论及情节表现时能就较为全面的多方视角来关照一出剧本在情节安排上的利弊得失。
    ……
    ……
    ……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