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章:武器展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明搬家通常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自愿前往,另一种是接受迁移。
    前者可以享受一切优厚待遇,后者则是跟着官府随大流……
    北都的工业区被前往库尔斯克,商业文化则去新都明思克。
    这基本属于点对点的搬家模式,明思勘地盖好一片,本土便迁过去一群移珉。
    有人还抱有故土难以的情怀,但旋即便被人给数落了一顿。
    原因很简单,你家住的要是楼房,而且已经住了三十年了。
    现在朝廷给你家免费换新房子,你还不乐意?
    难道非得等到自家的房子变成危房了,你自掏腰包才舒服?
    趁着免费搬家换新房子,还不抓住慈良机?
    一旦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原本朝廷对明思勘地的投资并没有这么大的力度,直至与诸国签署《一七三六换地协议》。
    若是不算北方的瑞典的话,这就等于明思克从欧洲的准前沿变成了大后方,迁都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了。
    如若明思克遭到敌国的威胁,还有已经建好的新北都作为临时的陪都来使用。
    明思克比新北都的最大优势就是气候,冬季不冷,夏季不热,哪怕跟拥有桑拿的北都相比,也占据一定的气候优势。
    更何况北都的街道都是几十年前规划的,现在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了。
    想扩建道路,就得拆掉沿途的连片住宅,尤其是门市房,动迁成本相当之高。
    用这笔钱,完全可以在地皮价格低得多明思克,给移珉重新盖住宅楼。
    迁都虽然非常花钱,预计成本将会高达近三十亿银币,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规划可以做足提前量,明思磕主干道可以全都变成二十车道的。
    城市布局将会非常合理,不光有商业区、公园、运动场,还有游乐场、动物园、物流园区。
    重要的是剥离了污染严重的重工业,位于北都的石化工厂将会北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往波罗堡,另一部分则去敖德萨。
    或许明思克获得成品油不如北都那么方便,但利用第聂伯河,从距离明思克不远的莫吉上岸,其实也不算麻烦。
    还有三条线路,第一条是从旦泽上岸,第二条是从波罗堡上岸,第三条最短,但需要通过瑞典控制的维尔纽斯。
    波罗的海南岸地区被瑞典视为保护斯德哥尔摩的屏障,轻易不会与他国交换土地。
    朱慈烺认为卡尔十一世应该对两国整个换地的事情也不太感兴趣,否则早就加入了。
    等到以法、荷、普为主的欧洲诸国与大明帝国签署了换地协议之后,留给瑞典的换地空间也就不大了。
    现在卡尔十一世还能获得的地盘也就是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不过当地在西伯利亚寒流的控制之下,气候可比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要冷的多。
    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跟法国与瑞士做邻居,仍然可以跟原来的欧洲伙伴厮混……
    为了不引起老朋友的焦虑和紧张,朱慈烺从未提过要获得波罗的海南岸的事情。
    想必瑞典也不能把大明如何,除非对方也能造出核武器,不过那是两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明思克西北方向是一处斜向的高地,其重要性类似于戈兰高地。
    只要控制住这里,便可确保新都在波罗的海方向上的安全。
    为了不刺激到大明帝国,卡尔十一世也只在波罗的海南岸地区驻扎了三个旅。
    对此,有大臣提议将新都迁至莫斯科,毕竟那里在冬季也不算很冷。
    整个提议得到了很多饶赞同,莫斯科冬季一般也就零下十几度,大部分人都完全可以接受。
    不过朱慈烺知道,就算是莫斯科,所谓的战略纵深在特殊条件下,也会形同虚设。
    譬如被法国矬子打穿那次……
    在某皇帝心里,巴不得瑞典跟瑞士一样作死,自己就能名正言顺第将其收拾掉了。
    理论上,将都城搬到澳州去,应该是最安全的。
    那里距离各大洲都足够远,南极企鹅也威胁不了自己。
    但是那样一来,早晚会削弱自己对北地的掌控。
    北地是资源最为丰富的一块土地,西欧又特别适合发展经济。
    朱慈烺认为自己控制的地盘要是经济繁荣且资源丰富,比一味的消极退缩要好得多。
    大明都城身边只有一个瑞典,这其实没啥可怕的,该害怕的应该是路易十四。
    完成两国换地之后,法国以北和以西都是大明帝国。
    以东是泡菜和倭国,以南是普鲁士、某罗马帝国的一堆遗产、荷兰。
    搬家后的法国可算得上是实打实的四战之地了,相当于战国时期的魏国。
    在北都方向上,明法边境的距离并不比明瑞这边远多少。
    更重要的是,大明帝国的实力远强于瑞典,瑞典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