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那封密信中。诸葛亮为自己谋划了三条退路:
    一是引军回邺城。那样的话,皇帝和诸大臣肯定要追究洛阳之失。皇帝若存心让自己死,根本不用加旁的理由,仅此丢失洛阳一项,就要了自己地命了。更何况自己这个洛阳丢得太过古怪,莫说旁人怀疑自己是有意相让,事后,连自己想想都如作梦一样。如何能取信他人?就算能取信。初登大宝就丢帝都的皇帝难道不要一个代罪羔羊么?或者皇帝不会处置自己,但是无论会还是不会。司马懿都不想冒这个险。束手待毙,从来就不是司马懿的作风。
    二是归汉或降吴,肯定无论是汉还是吴,都会重用自己,可是,司马氏一族皆在曹魏,自己的所有势力也都在曹魏,若当真投敌,从头做起,不知旁人,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个心力了,年过五旬,哪里还有从头再来地勇气?若丢下兵权,如于禁那样当一个军校校长或张昭那样当一个只在酒席上才能管人的文坛领袖,还不如直接杀了自己算了。
    其三是以宛城为基,拥兵自重。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如果,诸葛亮不把他这些离间的计策明明白白告诉自己就好了,那样地话,自己还不会心中胆寒,加以戒备,还不会紧张成这个样子?可是,无论如何,这是保全自己地唯一的办法,慢慢靠时间来验证自己的“忠诚”吧。若验证不了,那么,乱世中,不见得只能出一个曹操的。
    “这个妖人,他怎么会知道我准备装病辞官退隐林下来打消魏主对我地怀疑的呢?他把我最后一条路都堵了。这下子,只能是用最下等的军事割据,用实力来对抗,让他不敢轻易动手了。”
    他不知道,猜到他会装病,自然是某个梦中知道历史地人地主意。他惯于假作低调,装熊扮弱,在历史上曾成功骗过曹真,我自然不会让他如意。
    仗打到这个份上,基本上算是结束了。无论是魏、是汉还是吴,这半年多的大战,都已经到了伤筋动骨地地步,几年来积下的战争动能,在这一场大战里消耗地七七八八。大家都要养伤再战。三国里,大魏是最惨的,洛阳被拿下,荆州自己让出,却没有得到东吴的盟好。而司马懿就更惨,他知道这场仗对自己仕途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自己事前在朝中隐藏了多强大的势力,但只要自己的力量被消弱,那这些势力都不敢抬头的。
    此时,曹魏国中,针对司马懿地事情也开始形成一股洪流。先是御史们纷纷上折弹劾司马懿,这些清流们自然都是喜欢落井下石地东西,让他们打仗,一个个都吓得拉了裤子,背后说便宜话,捞名声,充直臣却都有一手。清流,哼,什么东西;接着是一些偏向他的大臣们,如蒋济等大臣来信,报知朝中风头不对,让司马懿小心为上。蒋济等人正是司马懿地朋友,也正是孔明信中所略提的他结交的大臣之一,真不知诸葛亮花了多大心思才弄出来的这份名单,可是他们现在给自己写信,万一泄漏,自己结交大臣这个帽摘都摘不到了。他却不知,这份名单有些是某个人根据记忆加上的。反正司马懿日后篡魏,支持他的大臣们都放在了名单上面。这个准确率高达九成地名单,不由司马懿不担心;再接着是陈群来信责问他,为什么不整军回邺城,搞得他现在为他说话都很费力气。陈群是一心为公的君子,可是,他这个君子能否保住自己还在两可之间,自己如何信他?最后是郭太后竟也送来信件。让他抓住军权,抵御外辱,不可轻举妄动--难道说小皇帝登极,真的有动郭太后的意思?他的心也太急了吧?还是郭太后知道自己是大魏重臣,绝对相信自己?毕竟,自己的功劳之大,在大魏还很难找到可以类比的人呢。
    想来想去,司马懿还是觉得。哪里也没有宛城好,邺城现在是一个风暴眼,卷进去就完了。
    徐晃和文聘如约而来了,徐晃的伤一直没有痊愈。司马懿一直下不了决心,是弄死他然后再吞掉他地人马好呢?还是救好他。收服他的心好些?而文聘就狡猾的多,他根本不进城,与自己打过招呼之后,就引军离开。前往汝南了,这摆明是看不起自己,不给自己面子,若不是此时力量不足,真想把他给扣下来。
    与孙刘联军小规模的打过两仗,互有胜负。陆逊的本领不在自己之下,虽然东吴初得荆襄,但却不是自己眼下可以对付的了的。至于北面季汉,诸葛孔明亲自带领的大军,那就不用想了。若说这世上还有一个人,在对阵中让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那就是诸葛亮了。他就是有这种本事,让你想尽一切,算尽一切,却最终还是落入他地圈套。除了妖字。还真不知有什么字能形容的了他。
    不过。总算是这一年过去了。天寒地冻,部队也减少了征战。北方大雪纷飞,军马行动困难,南方也是天寒地冻,不宜再大规模的调兵了……
    对于新登极的魏主曹睿来说,今年当真不是一个好的年头。半年多地一点时间,北疆大战,洛阳大战,扬州大战,荆州大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