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道教造神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现宋朝那种戎官现象。
    顺便说一句,宋朝的冗官现象也不是科举造成的。
    科举三年一次,每次取三百人。把恩科之类的全算上,按照两年一次,平均每年才增加一百多人,怎么可能冗官?
    真正造成冗官恶果的是恩荫制度,七品县令每年能恩荫三名亲属为官,是每年三名。
    三品以上大员和宰相就更夸张了,每年能恩荫十名亲眷为官。
    当十年县令就能恩荫三十名亲眷,当十年三品以上大员,那真就是鸡犬升天了。
    虽然恩荫出身的官员只能当小官,无法进入部堂,可小官也是官啊,要吃朝廷俸禄的。
    于是就出现了官多职少,冗官严重的现象。
    到了明朝朱元璋改变了规则,取消了低级官员恩荫亲眷的资格,宰相每年也才能恩荫一个人。
    所以明朝的科举制度比宋朝的更加严谨,取士也更多,却没有出现冗官现象。
    言归正传。
    李世民之所以把这五千余参加人口普查的人转为官身,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的出身比较低。
    基本都是地方富户、寒门子弟,有些甚至就是能识字的穷人,这些人进入官场会冲击士族豪强官僚体系。
    可以说李世民早就算到了一切。
    然后他又问孔颖达道:“孔祭酒,学政建设怎么样了?”
    孔颖达明显很高兴,笑道:“各地方的学堂建设阻力大减,很多一直都没有进展的地方,也终于有了松动。”
    他作为国子祭酒是学政体系的第一责任人,可以说是劳心劳力,人都苍老了许多。
    可他甘之若饴。
    孔子有教无类,他这个后世嫡孙推行学政体系,算是向先祖看齐了。
    且学政体系使用的教材是弘文馆版的九经,而他又是最重要的编撰人之一。
    推广学政体系的同时,又把对先祖学问的解释权给抢了回来,一举两得。
    说他是甘之若饴,一点都不夸张。
    李世民点点头,问道:“先生培训的如何了?何时能开学?”
    孔颖达说道:“有约三分之一的州县可以在八月份准时开学,剩余的只能等到明年初了。”
    “到也不全是地方官吏不配合,更多的还是先生的配备不到位。学政乃国之大事,宁缺毋滥。”
    李世民很是满意的道:“不错,教育关系国家兴亡,宁缓毋急。”
    说着他又让任封取来厚厚的两摞书,指着其中一摞道:“这些书你翻看一下,是否可以作为蒙学书籍使用。”
    孔颖达取过来一看,顿时就知道这些书的出处了,道:
    “这是紫霄观使用的蒙学书籍,臣倒是也拜读过确实有优越之处,尤其是在数学上的创新让臣都为之惊叹。”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然臣以为也就只有算学可取,其余书籍可有可无。尤其是拼音,臣实在看不出太大的用处。”
    ------题外话------
    最近写的有点乱,昨天重新梳理了一下大纲,所以没来得及码字。
    这一章是补昨天的,半夜还有一章是今天的,大家可以明天早起看。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