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巡航导弹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恩还是靠着施佩勒元帅电报才有了进展,不过对方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帮助他们解决fi-103的制导系统和机身的兼容问题才可以把fi-103交给他。
    当对方提出要求后,冯-布劳恩顿时就乐了:‘在行家面前舞刀弄枪,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冯-布劳恩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随后就要求他们把所有携带的fi-103试验型(装备型号后面在跟个v就是试验型)送进工厂,而他自己则往仓库走去。很快,一枚竖立着的a-4出现在了fieseler公司的人的面前。那巨大的体型让他们感到一阵强烈的压迫感。原本火箭在进行运输时都是要躺着并由专门的拖车拖拽进行运输的,但是刚才fieseler公司的人员的态度被多恩伯格看在眼里,于是决定,动用专门为a9/a10研制的巨型履带式拖车,让他们安静一点,刚好也可以测试下拖车的性能。
    就在运输a-4火箭的巨型拖车驶过众人面前时停了下来,而冯-布劳恩和几个运输人员将不大不小的几个设备从拖车上搬了下来,然后拖车再次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继续前进。冯-布劳恩可没管那些在那嘴巴张的足够塞进一枚航弹的fieseler公司的人,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将这些设备搬入了工厂,开始了改装。
    可是说巧也巧,刚好梅塞施密特飞机公司的老板梅塞施密特和me-163的设计者亚历克山大-利佩什博士一起来到了佩内名的基地查看me-163的进展。可是在接待室里等了半天也没等到人,于是便向其他人问了冯-布劳恩与多恩伯格的去向,因为me-163的原因大部分人都认识利佩什博士,所以便告诉了他们布劳恩和多恩伯格的去向。然后就在工厂里看到了冯-布劳恩,多恩伯格和fieseler公司的人。他们在看见fi-103的第一眼就发现自己被其吸引住了,要求观看试飞。就这样,试飞的参观人员中就又多了两名专家。
    试飞开始了,fi-103在助推火箭的强劲动力下从发射滑轨上起飞了,刚开始时,fi-103是一切正常,随后fi-103做出了让他们感到吃惊的事情:他飞回来了,还在做机动!我左偏偏右偏偏上偏……嗯,没有往上偏。不过就在这几秒钟后,事故发生了,fi-103的右翼整个折了下来,然后fi-103便旋转着落到了地面。
    很快,fi-103的残骸被拿了回来,整个fi-103被摔的一塌糊涂,尤其是用胶合板制作的机翼,只剩下了几块木板和木条。因为有两个飞机专家在内的原因,原因很快被确定出来了:太脆,设计不合理。许多飞机设计师对飞行器都很着迷,尤其是这种从未见过的飞行器。
    于是呢,梅塞施密特和利佩什不请自来,将fi-103重新设计了一遍。那个,说是重新设计是比较夸张了,实际上fi-103还是那个样子,就是机翼更大更长了点,机翼内部设计小小的变了一下,改进了下发动机,重心重新配置了一下,发动机的位置更矮了点什么的……至于fieseler公司的人,早在fi-103转弯的时候他们就被折服了。冯-布劳恩成功的用a-6火箭上的制导系统赢得了fieseler的信任,当然,代价是一套制导设备。
    随后,冯-布劳恩立刻开始展现自己的能力,先是将原a-4火箭上的惯性导航系统从仓库里提了出来,进一步缩小改进,虽然体型比原装fi-103的制导系统要稍微大一点,但是性能却不是盖的。用冯-布劳恩的话来说,就算是fi-103倒着飞,也能平稳的向目标飞去。光有惯性导航系统是没有用的,惯性导航系统,顾名思义,在a-4上惯性导航系统起得只是稳定航向的作用,而fi-103是平飞的,要命中目标还是需要动下脑筋的。
    原来fi-103使用的是里程计和磁罗盘进行进行制导的,理论精度是90%能够落在目标10公里的范围内,50%落在6公里的范围内。但是冯-布劳恩在观察后就觉得这个系统的精度有很大的缺陷,精度好是按固定的天气情况来计算的,如果天气不好怎么办?于是冯-布劳恩便将用在a-4上的被动无线电搜索制导系统安装了进去。由于原装fi-103的制导系统是靠压缩空气驱动的,而新的制导系统是靠电池驱动的,所以,原本被压缩空气占据的巨大空间节省了下来,于是,无线电测向仪的核心便被塞了进去,可是所有的设备都塞进去依然还有剩余空间,fieseler公司的人便在那里填充了更多的炸药,这样fi-103的载弹量就达到了900kg多一点。随后的首次发射试验命中精度便达到了100米以内,让fieseler公司的人直喊自己是在做梦。
    可是,精度提升上来了,但是成本也同样上来了,原本只要大约7000马克就能生产一枚的fi-103翻了一倍,达到了15000马克,相当一部分都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